引言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游戏设计理论”,原文发布于 2022 年 8 月 1 日
随着工作生活的变化、认知的提高,慢慢发现很多事情长期坚持对整体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
这些能力不仅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多个领域的模型“互补”,利用信息的正交性交叉验证,提高正确率。还能提供了不同的思路,丰富看问题的角度。
之前写的文章都是偏底层的逻辑,今天讲讲具体的事情,通过做事获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认知体系比光读书要好很多。
看书
看书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是成长的前提。
大部分正确的认知都来自书本,涉猎范围要广,各个领域的书都要看看,这是最简单的拓展眼界的方法。
除了看以外要思考,把思考写下来,把书的内容整理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才算真的看懂了。当然值得这么做的书不多。
除了获取知识,不要忽视拓展眼界的作用。
我们经常说三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世界观,如果视野不够广,世界观根本无从谈起。正确的世界观是我们做决策的基础,如果连太阳东升西落都不知道,大白天都能迷路。
目前个人感受,最有价值的领域是经济学、逻辑哲学、科学哲学。
经济学有超高的复杂度,影响因素极多,而且涉及人与人的博弈;它有规律可循,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需要分层简化和建立模型。
这就跟游戏设计很类似,同样影响因素多、涉及博弈、需要分层规划,也需要建立模型。如果能理解经济的运行逻辑,理解游戏简直不要太简单。
而逻辑哲学、科学哲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法,没有逻辑和科学,人类世界无法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学习它们有助于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
写作
写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思考。
把观点形成文章的过程就必须思考,由一个论点开始,寻找支撑论点的论据,一个个论点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述。
这个过程对“知识点”形成“知识网”非常有帮助,也是认知能形成体系的底层能力。把思考过程用严谨的逻辑表达出来,也会重新建立大脑的神经元连接,让人更“聪明”,处理工作内容的时候思路和逻辑都会非常清晰,反应速度更快。
而且写作内容越广泛,就越容易让不同领域的知识发生连接,产生新的知识。这些新的知识可能可以解决旧的问题,这就是创新的源头。
知识积累多了可以按照之前讲的六层结构形成体系,而且细节越来越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大。
而且写作本身也是一种表达方式,精炼的语言可以先通过写作练习,口语自然也会有所改善。
目前来看,对思考能力影响最大的还是写作,建议尽早锻炼。
想
很多重大创新都是长期坚持下的偶然。
平时看了一堆书,看的时候好像理解了内容,且大受震撼,但怎么应用到书本以外还是不太清楚。
想可以分三个阶段。一开始只能多看多想,这里的“想”是指心里放着自己要做的事(多数是本职工作),在干活的时候偶然间会想起某本书里的概念或逻辑能用得上。
第二阶段是知识越来越多,逐渐积累到可以形成体系的程度,就可以通过看书直接把新知识纳入到现有知识体系中,成体系的知识包容力强,跟新知识建立连接的概率大。
第三个阶段就变成了促进知识之间的连接,进而形成新的知识,逐渐丰富知识体系的内容,让它有更丰富的细节、更多角度,能更精准的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小孩子对“医生”的认知就是白大褂,穿白大褂的可以统称为医生,医生可以治病救人。积累了一定认知后,知道医生还分很多科室治不同的病。慢慢的又知道了,医生还分很多级别。然后更知道了,即使同级别,水平也差距巨大。最后同理可得,大部分行业都是如此。
这就是认知逐渐丰富的过程,它不能仅通过看书写作习得,还需要想,把学到的知识内化到知识体系中去,变成“常识”。想就是消化的过程,光吃不消化也吸收不了。
我说的想不是专注的思考,而是像捡一个个零件攒着,攒着攒着突然发现能拼成一个部件,这个部件可能是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装上去能打通一片知识体系的连接。
这就是个很爽的过程,我自己会积累很多偶然得到的想法,大部分都不太重要,小部分非常重要。
这是记录的一些想法,大部分想法都是偶然想到的,已经积累了 2 万多字,很多深度思考的起源就是一个想法。
投资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输入输出形成的认知在积累的过程中需要验证,不然很难说积累的认知是正确的。
不管做什么,都需要找一个事情去实践,否则积累的都是无效认知,做不到知行合一。
而投资恰好是一个整体认知的综合验证,从知识体系到决策框架到对自我的认知,差一点都很难做好。
投资是靠自己就能实践的事情,无需像做游戏一样组织一个团队。是门槛低,难度高,天花板极高的领域。
投资的决策需要根据宏观、微观现状,以及未来的可能性选择赛道,再选择合适的人和标的。整个逻辑链条跨过多个层次,受大量因素影响,要想让逻辑链条完整且正确,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去验证。
这个过程做下来就必然能锻炼思维和决策能力,而且下决定的时候对自己的心理控制要求也很高,长期锻炼下来心态会很稳。
任何行业有这样的能力都不可能混的差。
投资的思维也可以用到游戏立项上,投资需要找好的标的,立项也需要找成功率高的游戏定位,它们的思路很接近。
目前比较适合个人投资的就是基金或股票,但非常不建议炒股,所以可以自己做做研究,找找合适的基金。
交流
交流是一个很好的发现盲区和误区的方式,是一个比较省力的优化认知体系的方法。
这也是我最初写公众号的目的,能跟各个领域的高手交流,很容易受启发,毕竟高手的认知体系在他所在领域是接近正确的,否则也不会有所成。
只要这些认知无关自我层次,一般就有借鉴意义。即使涉及自我,也可以学习学习人家是怎么形成符合自我的认知体系的。
人的认知跟书本的内容区别就是人的认知更具体,而且特殊情况比较多,能建立更细微的认知。大多数书要考虑“普适性”,只会写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内容,不会有太多特殊性。
交流也不一定要跟高手,在某个领域有代表性或有特殊经历的人也挺值得聊的,很多新的认知也是来自这些地方。
而且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想的,也有助于了解社会环境或目标环境。
交流这件事最好在形成一定认知体系之后,不然很难知道该聊什么,只能被动接收信息。
冥想
好像挺玄幻的词,但实际挺简单的,具体方法自行搜索就行。
冥想的好处就是能保持大脑清晰,关注当下,不容易受情绪影响,做出理性决策。
这个世界就像所有人在一条无限分叉的道路上向前走,有的道路充满荆棘,有的遍布宝藏,有的很短,有的很长。最有趣的是——所有人都是瞎子。
知识体系能帮助瞎子们辨别宝藏,而“自我”则是选择方向,能不能坚持走最远的路去拿自己最想要的宝藏,即使走错路、拿不到。
人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修心不到位,很难做成事。看到困难畏缩不前,看到蝇头小利就追逐而去。
即使能力再强,也很难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定力,成功者往往能力和心性都不错,没有明显短板,尤其心性更是坚韧。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各种压力、诱惑接踵而来,能保持自我非常困难,自我是人生最终的锚。
自我还是“标尺”,人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做衡量,即使表面上以某人某事为标尺,实际上还是自己选择的人和事。
这就是为什么要认知自我,建立稳定的自我,否则标尺的“起始点”就会飘忽不定,经常对相同的事情做出不一样的决策。
锻炼审美
工作生活中慢慢发现审美是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没有审美的人很难做出优秀的游戏。
锻炼审美的方法也不难,多接触好东西。好音乐、绘画、电影、文学,接触多了再去了解这个行业的基础知识,知道好在哪里。
看得多能变得更敏锐,发现其独特之处。而基础知识是这个领域的逻辑,找到其独特之处背后的逻辑,才能应用在游戏设计上。
这个过程可以增加一些人文素养,对提升游戏的品味、品质很有帮助。
可以广范涉猎多种艺术作品,像《吉巴罗》这种艺术张力十足的作品,如果作者没有足够广度的积累,融合其它艺术作品,很难形成如此独特的风格。
而且艺术的本质也是情绪,了解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技巧、内容、更容易触发情绪,这种形式、技巧、内容也是可以迁移到游戏设计上的。
表达训练
这里的表达不是指演讲,是指少数人之间的沟通,语言或文字都可以。
清晰的表达观点,让对方能听懂、能接受、能达成共识、能执行,这个能力在任何关系中都非常重要。
简洁精确的语言、恰当的表达方式,基本是高手的标配。
因为高手的目的一般比较清晰,达到目的的路径也比较清晰,跟人交流只需要把思路清晰的用能接受的词句表达出来即可。如果大家能达成共识,执行起来也比较清晰,很少跑偏,这样非常节省时间。
要做到这点很难,需要平时大量阅读,跟阅读量有直接关系,毕竟词汇量需要靠输入积累。
有足够的词汇之后还需要有框架,多个不同场景的表达框架熟练使用,把词汇组织成线性的语句,让对方容易理解且接受。这个过程又需要大量实践。
练好了也是个受用终生的能力。
总结
我们经常说要锻炼思维、拓展眼界、提升格局,但很难具体执行,不知道做什么事能发展这些能力。
今天介绍的这几件事,都是可以实操的,自行网上搜索各种课程即可,长期坚持下来个人综合实力会提升很快。
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是投资,因为它对能力的需求最全面。它就像高考,辛辛苦苦每个学科学了好几年,就看这一搏了,考验综合水平加一点运气。只不过投资不是定期考试,而是随时抽查。
这几个能力除了投资以外都是软实力,在社会上想做出成绩,仅靠专业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软实力能产生很好的乘数效应,让职业发展变得更顺利,上限也更高。
做一个打工人,无论为了赚钱还是为了梦想,都需要锻炼很多有用的技能,越早锻炼越有帮助。
封面:envato 订阅
暂无关于此文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