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 2015 年 DICE 公司举办首届华人桌面游戏大会 DICE CON 以来,每年的展会都吸引无数桌游同好。2019 年,展会正式更名为北京国际桌面游戏展,而前后历时 8 年,DICE CON 稳扎稳打,逐渐发展为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最专业的桌游盛会。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020 和 2022 年,DICE CON 未能如约而至。所以 2021 年第六届 DICE CON,主办方的口号是“加倍奉还”。而到了今年的第七届(8 月 25 日至 8 月 27 日),官方宣传语则更为亲切一些:“我们尝试将这个分裂的世界连接起来,用桌游。”
虽然平日重点关注电子游戏,但 indienova 内部不乏桌游爱好者。上周末,公司的三名小伙伴 mrup、Three、Lucian 兵分三路,前往展会举办地农业展览馆一探究竟,下面来看看他们分享的逛展体验吧!
mrup:气氛到位了,一切都好说
回想起来,我真正踏入桌游圈就是在 2021 年的 DICE CON。那次跟朋友一起去逛展本来只是凑凑热闹,但几款日式小盒桌游让我突然领略到了桌游的魅力。然后逐渐接触了德式、美式,一发不可收拾,这两年陆续买了百十来盒……所以在去年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办成线下展会之后,我就一直期待着今年 DICE CON 的到来。
作为周六普通票的头一批玩家,进场之后头一件事就是去 CMON 和栢龙等几个大展位买桌游盲盒试试手气——是的,桌游盲盒作为国内桌游展的传统,在“商家清库存”和“玩家得实惠”之间一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而今年类似“新物赏”这种线上抽赏模式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似乎让商家更乐意去做类似的活动。今年会场里 “盲盒”“抽赏”“扭蛋”之类的活动感觉比起上届几乎翻了倍,但只要在场玩家开心,也未尝不可嘛。
其实相较于平时的线上折扣价格来说,DC 现场售卖的大部分桌游算不上好价。但众多桌游老玩家对 DICE CON 依然趋之若鹜,一大原因就是这里有很多首发新品,不仅能现场玩到,还可以第一时间买回家。比如我想买 Oink Games 小盒系列的《榴莲》,首发价跟日文原版价格差不多,但周六开展还不到三个小时就销售一空。另外其他在周六当天就已经售罄的新品游戏也不在少数,可能是商家们两年没来线下展,错估了玩家们的热情吧。
DICE CON 吸引玩家的另一大要素,就是你能在这里提前玩到很多国内还没有代理的桌游。虽说现场各种试玩位人挤人,很难预约或者排到,但我还是体验到了几款精巧的小作品。比如倪睿南老师(Reiner Knizia)设计的拼运气骰子游戏《Gang of the Dice》,玩家们扮演黑帮干部,在不激怒老大的同时尽可能争夺财产。游戏玩法很简单,就是在尽可能多扔骰子的同时,避免凑成某些点数型,是一款拼运气外加风险管理的游戏。同桌游玩的还有两位对桌游并不是很了解的阿姨,在逐渐了解规则后依然玩得很开心,让人不得不承认这种轻松的“毛线”桌游适宜人群就是广泛。
在日本独立桌游设计师区也有一些有趣的作品,比如有一款叫《Twinkle Starship》的卡牌吃墩游戏,亮点在于卡牌上的数字为液晶数字样式,而玩家可以通过手上的小木条摆到卡牌上来改变数字,影响吃墩结果。而游戏的得分方式也跟传统吃墩不同,玩家手上剩余的木条和吃到的木条数量相同才可以计分。这就让该游戏跟传统吃墩游戏相比有了完全不同维度的思考点。
同样包含吃墩要素的还《Matching 4U》,有点像吃墩版的《得分沙拉》。玩家每次打牌可以根据牌的大小来获得计分牌,牌越大,就越优先选择所有人打出的牌,不同种类的牌计分方式不同,有的牌还会扣分,最后根据每个人获得的牌来算分。
另外还玩到了一些“感觉 Game”系列的游戏,包括《1 毫米感觉》《指感觉》和《色彩感觉》,这些游戏整体设计思路是一致的。《1 毫米感觉》里有若干张边长从 6.4cm 到 10cm 的正方形卡片,每差 1mm 都有一张。玩家需要按顺序依次找出边长差 1mm 的卡片。《指感觉》则是包含了 9 种厚度不同的卡牌各 4 张,玩家需要利用手指感受卡牌的软硬厚薄,找出相同厚度的卡牌。《色彩感觉》则是要求玩家按照颜色过渡寻找颜色最相近的卡牌,从红色到黄色再到绿色。另外规则书上还各自提供了一些进阶玩法,比如用《指感觉》里的卡牌抽鬼牌等等。规则都十分简单,玩起来也挺有趣。
国内设计师小展位虽然都没有排队去玩,但也走马观花看了一圈。既有《齐国烧烤》《促织》这种美术充满中国元素,看起来很不错的轻中策,也有专注机制,由不同设计师参与制作的“九卡桌游”合集。它们都已经或将在摩点、新物集等众筹平台上线,现场算是提前宣传一波。当然,作为国内最大的桌游展会之一,DICE CON 也少不了各种 TCG 牌区。今年宝可梦卡牌和熔钥秘境的区域比较大,可惜我不是这类游戏的玩家,也只好看个热闹。
总体而言,DICE CON 的回归让期待已久的北京桌游玩家们过了把瘾。说到底桌游是需要面对面玩的,线下展会对于桌游玩家来说,可能比对于电子游戏的玩家来说更为重要。作为玩家来说,一方面希望 DICE CON 未来能做得更大,让玩家逛展能有更好的体验,另外也希望类似的展会能越来越多,让更多人体会到桌游的魅力和乐趣吧。
Three:想买的都没买到,买了件“猫”
如果不太细致地划分,桌游可以被粗略归为德式和美式两大类。戏谑一点来说,逛桌游展也是。
德式逛展大概是这样的。
七月底 DICE CON 2023 开票,消耗 1 个行动点数收集信息,对比先手票、早鸟票、单日票、双日票、现场票的优劣,并支付对应金钱,购买一张入场凭证;
展会开幕前 2 周,消耗 1 个行动点数阅读场馆周边地图,并支付对应金钱,提前规划食住行;
展会开幕前 3 天,本轮起始玩家花费 2 个行动点数整理参展厂商陆续公布的展台活动、盲抽概率及限量特惠商品信息,其余玩家可选择花费 1 行动点数直接阅读;
展会当日,花费 1 行动点数早早出门排队,第一时间入场,根据需求和此前规划,直奔目标展台和性价比高的展台;
这一整套流程目标明确、策略清晰、行动严谨。以最经济高效的方式达成所愿后,接下来,才是一次性花费剩余所有行动点数,现场游玩,体验新品。当然,在此期间随时加入展会相关群组,或是活跃发言,或是潜水观望,互通有无,也是应有之义。
作为近水楼台的本地玩家,本该更踊跃一些,但受限于个人时间安排,我和队友到达 DICE CON 现场已经是周六(26 日)下午两点左右。由于早早从现场通讯群里得知“供应量仅 5 套的《作战室》(War Room)已在周五下午抢空”“Asmodee 展台的 S 赏、A 赏今早也已抽尽”等情报,再加上经过多年游戏消费洗礼,本人对盲盒类活动一直不太感冒——虽到得晚,逛展的心态反而从容了一点。
绕场一周,简单浏览过 2023 年 Golden Dice 获奖桌游后,我和队友在各自感兴趣(都在场地边缘)的 9 卡桌游展位、跑团模型展位、特装出版物展位分别停留了一会,然后前往几大桌游出版商(代理商)展台排队试玩。
可能因为已是下午,场内走动的游客比预期要少,不过凡是能够体验展品的桌位,还是一样座无虚席:《陨落天劫》一日仅限两场,我们自然无缘;大部分中量级游戏需排队 1 至 4 小时,等位全凭耐力。一番权衡(别无选择)之下,A 社代理的日本 Oink Games 4 小盒轻度桌游成了首选。
小盒桌游短平快、随到随玩的优势果然应景,不到 15 分钟,我们就坐在了《榴莲忘贩》(Durian)桌上。作为当天我们的“最佳体验游戏”,其机制非常简单:每位玩家拿一张水果卡背朝自己立在牌架上(自己看不到,其它玩家都能看到),然后轮流另抽水果卡打出,顺序铺在桌面上。所有玩家面前立着的卡牌构成水果库存,平铺在桌上的卡牌则为水果订单——身为水果店员,玩家的目标是保证库存能够支付订单。轮到某位玩家行动时,一旦他认为桌面已有订单上的水果数量大于库存,便可选择摇铃质疑前序打出水果卡的玩家。若质疑成功,则前序玩家得到一枚惩罚标记,质疑失败,则自己受到大猩猩店长的惩罚。
游戏的趣味点同样很直观:一是随着平铺的水果卡越来越多,订单逐渐逼近库存上限,玩家打出水果卡的空间越来越小;二是玩家需要通过计算尽早猜得场上唯一的未知信息,即自己面前背向卡牌上面的水果数量;最后就是几张专为打破常规而设计的特殊猩猩卡了。
此处有个小插曲。第一局体验完,我和队友还没来得及商量是否买一盒回家,便听到观战的玩家说此款今日已售罄。于是我们索性多玩了几局,自然也少不得为后加入的玩家现场教学。最后一局时,新上桌的玩家已观战过一番,我也对规则驾轻就熟,前后二三十秒,教学已然完毕,牌局顺畅铺开,这绝对是小盒桌游最大的竞争力之一。
趁着热情尚在,我们在剩余时间里又体验了其它 3 款 Oink 小盒桌游,《竹林之中》(In A Grove)、《夺狗囧事》(Dokojong)和《马戏星探》(Scout)。除最负盛名的《马戏星探》是扑克玩法的变体外,其余 2 款和《榴莲忘贩》类似,都属于信息不对称的心理博弈游戏。而游玩后最有意思的感受是,作为如此小体量的游戏,找到凶手、保护自己、打安全牌等常规玩法太过中庸;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等,尽可能误导其它玩家的判断才是精华所在。
众所周知,没买之前,桌游很贵,买了之后,玩伴更贵,由此,桌游展提供的环境显得尤其难得。休闲玩家可以轻易加入多人毛线局,不用费劲张罗就能融入欢乐气氛;重德、大美玩家也可以借机一会同好,现场切磋。尤其是可以体验(购买)到一些绝版旧作和待发售的新品,无论是单纯试玩,还是作为购前评估,都值回票价。
因为疫情原因,上次 DICE CON 还是在 2021 年。两年过去,尽管国内桌游市场规模的统计依然笼统宽泛、标准不一,难以获得有延续性的参考,但从作为桌游玩家的自身感受而言,国内桌游行业似乎正展露出逐渐繁荣的苗头。内容方面,大量经典桌游推陈出新,年代较远者纷纷美术重制,年代较近者借扩展再版,共同为不断扩张的桌游玩家群体提供了优质的可选择面;与此同时,在市场空间不断拓宽的局面下,国内设计师也纷纷试水,从模仿经典、机制微创新、本土文化等方向切入桌游创作,集中推出了一系列本土新品。这种局面能否长久,是否有开花结果的可能,尚且难以定论,但至少有了土壤,暂时也就够了。
其实我们入场时,就有不少玩家拎着大包小袋退场,好去安置自己的私藏。而直到当天结束,我和队友没有任何桌游相关消费——不乏感兴趣的新品,只不过根本没有购买的机会——倒是买了一件“有猫服”。好吧,家有一猫。
Lucian:游戏是随机的,购物是满意的
作为一名几个月前才正式入坑的新人桌游玩家,我对逛 DICE CON 这件事的焦虑大于期待。倒不是因为怕自己只是外行凑热闹,而是之前看了日历发现,准备一起去逛展的队友早早预约了展会前一天去拔智齿,鉴于上一次去口腔诊所的惨痛经历,队友对周六能否一起逛展表示担忧。万幸这次医生的水平极高,队友术后恢复良好,我也避免了独自和陌生玩家组局的尴尬。
尽管做了心理准备,但到达展厅时,我们还是被现场的热闹氛围吓了一跳。或许是因为北京的桌游玩家们对这届重启的展会期待已久,目力所及,几乎没有一张试玩桌闲着,我们只好一边逛一边寻找试玩机会。于是,接下来大半个小时的情形是这样的:
队友:“《陨落天劫》看起来不错诶,要不要去问问下一场什么时候开?”
我:“好啊好啊。”
工作人员:“不好意思,这个我们一天只开两场。”
我:“这个《齐国烧烤》挺有意思,我记得他们前几天众筹成功了。”
工作人员:“我们的游戏目前试玩排队大概要三个小时,我加您微信吧,到点叫您。”
我:“呃…谢谢,但是太久了。”
队友:“那有张空桌子。”我们过去一看,桌上摆着一款太空主题游戏,工作人员在一旁休息。
我:“现在可以开吗?”
工作人员:“前面排了几位,我刚才联系了他们过来,咱们加下微信,能玩的时候我叫您。”
我:“好的。”
直到来到展位较小的区域,我们才被一个热情小哥主动招呼坐下,桌上摆着一款名为《摔角!纪行》的双人棋类游戏。
小哥只用 5 分钟就把规则讲得清清楚楚:将标有不同数字的棋子叠在对手棋子上,并按照规则翻转(小叠大不翻,大叠小必翻,同数字相叠可翻可不翻)——对应游戏标题中的“摔角”,一摞棋子最多包含 5 枚,最上方的棋子属于谁,终局时就为该玩家计分(最上方棋子的数字乘以对应颜色棋子的数量)。这款游戏看似规则简单,却也十分考验策略,我因没能理解透规则,开局过于激进,不到 10 分钟就败下阵来。
告别热情小哥后,我们继续在馆内闲逛,由于本届 Dice Con 的举办地农业展览馆临近使馆区,在现场也能看到不少外国面孔,其中不乏带着孩子的家长。某独立设计展位的桌前坐着两人,工作人员正一字一顿地向其中的外国游客介绍产品,外国人的中国同伴在尝试做翻译。我不禁好奇,主办方对接待非本国游客都做了哪些准备,他们能否同样获得良好的观展体验?
兜兜转转回到入口,突然发现新光东站展位空出了一张桌子,得到工作人员默许后,我和队友坐下,不到半分钟,又有两对情侣加入。基本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大家就做好了一场六人局的准备,我很喜欢这种默契。
我们要体验的是新光东站在 6 月末宣布代理的多人(支持 3-7 人)聚会游戏《Cerberus》,中译名《兽口余生》。冒险者们不慎唤醒了冥界地狱犬刻尔贝洛斯,必须使出浑身解数逃离,但若被地狱犬抓住,则会自动成为其爪牙(最多 4 人),目标将变为抓住其他冒险者。
也许是工作人员忙了大半天有些累,在讲解规则时声音很小,再加上我们靠近音响,旁边的扭蛋区还在时不时敲锣打鼓,导致许多细节听不清楚,好在游戏本身不复杂,各技能效果都可在规则书中查阅。
尽管初次游玩不可避免会“村”,且游戏的船只设计大概率不会让所有幸存者逃离——本局中我们的逃生船只有一个座位,但大家玩得欢乐无比。在游戏最后,我抽中了可以前进三步的技能牌,一举反超两名“队友”,独自坐上逃生船,伴随着一阵惊呼,游戏在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我们赶紧腾出位置,有几位玩家已经在旁边等了很久。
由于我们都很难提起劲来继续玩其他游戏,我和队友一致同意再去看看有没有可买的就打道回府。可惜到了第二日下午,许多限量及首发游戏早早售罄,由于本人还是桌游新手,于是就将目光落在了经典之作上,以比网上便宜几十元的价格入手了卡牌版《诡镇奇谈》基础。
总体来说,本次逛展体验很不错,很高兴看到桌游这一相对小众的文化在北京拥有如此多拥趸,希望未来我们不仅能引进更多优质桌游,本土桌游设计师们也能带来更加惊艳、经典的作品。
PS.在回程地铁上,我和队友分享着逛展感受,又商量了一下什么时候开《诡镇奇谈》,突然微信收到了一条语音消息:
“您好,12 点 10 分约的玩家现在刚玩上,后面还有 12 点 40 的,您可能今天排不上了,我先跟您说一声,以免等太久。”
后记
怎么说呢,明年再记……
封面: DICE 桌游社公众号
很遗憾没有机会去北京参加,不过看了这篇小记后,如去(笑
@浑身难受: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