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利尔之行:最后的碎片

作者:indie 新闻官
2018-09-17
10 3 6

慵懒带来的创意

在蒙特利尔的时候,游戏共创空间 GamePlay Space 距离我们只有一街之遥。那是一个容纳了若干游戏工作室的地方,每日只需 6 刀即可入驻,提供工位等一切必须。包括看起来相当不错的休息区。因为工作的原因,两周之内,我们去那里拜访了不止一次。我们见了其中接近十个左右的工作室,看了他们的游戏,彼此交流想法。某个傍晚,GamePlay Space 的常规游戏测试活动,学生也有去参加。

我记得连续见过四个团队之后,从 GamePlay Space 中出来,我和同事沿着蒙特利尔狭窄又热闹的街道徒步回到学校,一路都在互相分享积攒下来的感受。

就在刚才,一位开发者因为我们判断他的游戏并不适合中国市场而分外遗憾。他的游戏是什么类型或许不是文章的重点,我想说明的是,他是移动游戏刚刚诞生时期的成功人士。“我只是出于学习的目的制作了这款游戏,然后它就莫名其妙地火爆起来。”——在那之后,他没有做任何正经事情,一直依靠游戏的盈利活到现在。现在他需要一款新的游戏,当然是因为游戏数据终于开始下降,而他的打算是对于之前的游戏稍加修改。

这个故事令我惊叹,首先是因为加拿大人的懒散与无忧如是。而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在那里听到类似的故事。与我们总要赚到更多的钱也并不心安相比,他们似乎总是不担心自己活不下去。

但我是替他担忧的,因为在这个庞大的游戏市场上,他的那款曾经火爆一时的游戏,已经看上去严重落伍。

就像我说的,这不是第一个类似的故事。

如果因此就说西方国家的游戏产业进入末路,当然是非常荒谬的说法。我倒愿意把它看做是类似支付方式一样的落伍,他们在目之所及的地方并未看到改革的必要,也就懒于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对于所有事情都毫不在意。——需要说明的是,那款游戏绝对仍可算作相当有趣的作品,开发者一人独自打造,开发与设计功力也很是了得,甚至于这款游戏依赖文字,全球各地的爱好者自发做了本地化。但是,在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它看起来就是那么旧,即便改动重制,一眼也能看出这是移动市场初期的产物。也许前作的玩家仍然能够支撑起续作的销量,但中国绝对不会容忍这样一款游戏。

实际上,尽管以市场的角度来看很多作品都不会好卖,作为玩家我们并没有真的看到一款令人感到乏味的作品,它们总有一些亮点让你想要尝试。这样一看,我们还是相当佩服这些慵懒的创作。或许正是由于慵懒才有了创意也未尝可知。

游戏设计不过是一种专门的工业技术

我们如约跑了一些学校,具体哪些倒不必再提,只能说从排名相当强势的大学到三流专科都有去看。为什么连三流专科都要去看呢?当然是因为它有游戏设计专业。正好赶上招生开放日,三流专科学生质量看上去的确要差不少层次。

但是,在加拿大,如我们之前在知乎 Live 中介绍的一样,游戏设计一般的确都是在 College 去学,所谓“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我们大可不必过于高看手中的工作,尤其向往 3A 大厂技术工种,原本就是专门技术行业。(蒙特利尔倒还有一个专门学校开设了 Indie Game Development 这个专业,意在设计、程序、美术、管理一锅端)否则再过鼎鼎大名的学校,也只能在计算机专业打擦边球,很少专门面向游戏设计。

以前对于这个事实也了解,但几个学校跑下来,感受更为明显。

有的学校只是某个建筑的一层,可有名的专门院校的学生作品的确在美术与实现上很是抢眼,如果你认为它多少有流水线痕迹也很正常,毕竟走得就是这个路数。按照公司标准打造,加上校友人脉,求职也基本没有问题。走进 EA ,前来分享的关卡设计师就是来自温哥华电影学院。

换句话说,对于 College 的质量与认识,中国与加拿大有很大区别。做学问、搞研究要进 University,学技术、找工作要进 College,而不是简单地三六九等划分。College 也更加容易去跟随社会潮流去设立专业,而 University 的跟进速度则会慢得多。实际上 McMaster 和 Concordia 都有过本科阶段的游戏设计专业,但后来都取消掉了,原因就是在 University 的环境下来做并不合适。

一些学校反而是傲娇地保持自己的态度:比如刚才提到的温哥华电影学院,即使有机会升级为本科,也并不去做,因为“四年时间对于游戏设计太长了”,很多技术已经变化,学生也会随之失去优势。

这也引导我去思考我们一再倡导的设计方法论,其背景实际上仍是基于工业生产,也就是怎样快速制作一个工业层面的好的游戏。这当然没有问题,可是,这套方法论能不能产出更加个人的作品,我想它至少是没有特别加以鼓励的。游戏专业如果设计在 Master,PhD 而不做相应研究,只是单纯学习开发,的确会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但游戏专业并不是不需要更高层次的学习。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1. 世俗骑士 2018-09-17

    “做学问、搞研究要进 University,学技术、找工作要进 College,而不是简单地三六九等划分。”
    学到了,感谢。

    就我个人而言很贪心,处于一个“我全都要”的状态。

  2. 树册 2018-09-17

    最后的话很感慨,我个人感觉。
    游戏像是一场流行,现在正制作着游戏的,也是为此添加一份缭乱,最后我们仍然在探索游戏本体论,寻找本真的游戏语言。

    如果没有抽象,
    如果没有生产,
    如果没有功能,
    游戏不能出现。

    在多数人的眼中,游戏是无实体,是快乐的材料;是反严肃的,是虚拟世界的材料。
    在多数人的眼中,游戏似乎不可能作为一文字,而应当是一交互,一玩具。
    我感到悲凉,游戏越走向一交互,一玩具,越不像一文字那样提供纯粹表达,则游戏就越是失去本真,且沦为抽象,生产,功能的关系及结果。

    就像我们为了满足欲望,开拓了许多流行。

  3. 树册 2018-09-17

    请教过一些人。同样对游戏发展感到不满意的人,但似乎意识到的仅仅是游戏发展得不够受欢迎——而不是意识到游戏发展得越来越不是游戏。

    • 世俗骑士 2018-09-17

      @树册:媒介学学者麦克卢汉,说过一句大话:“万物皆媒介”。私以为游戏有着不下于此的包容能力。

    • 无有时代 2018-09-17

      @树册:如果是我,我就会觉得游戏的潜能尚未被挖掘,或者说它的道路越走越窄;而不会说“越来越不是游戏”,因为我不想它成形,有一个预设或先验的原型或定义。

  4. Oncle 2018-09-17

    还没完呢,最后旁门碎片我还因为拖延症没有动笔。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