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erfly Soup:这部青春喜剧比 LGBT 深广得多

作者:ayame
2018-09-19
6 2 0

缘起

在 indienova 发表《对话 Squinky:用游戏讲述酷儿经历》之后,我联系 Squinky 拜托介绍一些 LGBT 游戏给我,既然也看到了这条评论。

满足你

Squinky 很快将列表发了过来,但我却发现这是一个大坑,因为这个领域相对陌生,所有游戏几乎都要重新试过,这个过程之中,又多少有些新的感受汩汩冒出,所以打算干脆做成一个系列(当然你们看出来了这不过是为了凑稿)。这个专题主要来自于 Squinky 的推荐(以及之前积累下的朋友推荐),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indienova picks,在我看来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这形成了对话的基础,就像少年赠书总是带着不能直言的话语一样。

Butterfly Soup

在我的想象中,以游戏为容器讨论 LGBT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大概在于主题本身已经成为一种限制,当所有纷繁复杂浓缩成为一个标签,我们或许知道其中丢失了太多细节,但也很难选出合适的角度。——其实这和我们关注过的抑郁主题游戏类似: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到底还能说出多少新鲜的东西?如同方程所说,即使 Celeste 也不过是老生常谈。

当 Squinky 问及是否想过制作一款 LGBT 游戏,我倒是也颇为惊讶地发现,自己从来没有这个想法。实际上我做过台湾同志文学的梳理,也写过几篇同志电影的评论,当然都是个人兴趣,不值一哂。但我确实写过小说的事实暴露出潜意识中对于游戏的鄙夷:哪怕日常穿梭于所谓为游戏正名的一派,在心底里我恐怕还是认为游戏描摹不出幽微情感。

以上两点疑问,Butterfly Soup 的去标签化多少给了答案。

情节集中于四个性格各异的女中学生的棒球演练,Butterfly Soup 无疑像是一出青春话剧,人物特色的简而化之让它看上去更加偏向流行而不是先锋,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它在表达上不够真实,或者没有触及到深刻内涵。实际上,游戏进程之中,你将很快体会到二代移民的隐式影响,它在事实上决定了游戏的主要矛盾,之后更是呼之欲出、如影随形。伴随亚裔文化而来的是父母问题:在不同的人物身上,这个问题遭到反复质问,其中不乏听来相当惊艳的台词(譬如,我终于接受他们同时是好人与糟糕的父母),以至于结尾得出不必成为父母期待的模样,虽然老套,依旧分外动人。

而至少在游戏的前半段时间里,同志这个主题从来没有被明确讨论,因为叙述视角分别在另外三个角色,我们经常在此类作品中看到的身份困惑都并不明显:比之于身份困惑,学习与成长天然面对的压力反而是游戏着墨更多的部分。于是,相对同志游戏,Butterfly Soup 更像是一部成长小说,以至于 Let’s Play 视频之下不少评论会对中学时代的友情团体强烈认同,乃至于自我比附曾经担当团体之中的某个角色(我那时就是游戏中的某个角色!)。同志色彩在此处完全淡化,接近于无,那么这对于我们似乎想要集中讨论的 LGBT 主题的意义何在呢?表面上看,它在这里的确被抹杀了,但同时,它又被放在了一个更加“正确”的位置。

这其实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当一部作品的讨论被期待集中于某个话题,类似标签的存在本身已经抹杀了话题的复杂多元,那么,无论这个话题本身多么关注弱势群体,这已经是一种事实上的有色眼镜。(如果同志话题令人产生距离,不妨想想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感到的“难以向外人解释(更不用说独立)游戏”这件事情。太多事情并无本质区别。)而况一款伟大作品永远都不会只是依赖于标签,至少若干走进大众视野的同志影片反而都以普世作为承载。Butterfly Soup 之中,同志只是父母问题的一个表现,而非相反,这样的架构让人感到欣喜。

然而,即使其他要素(譬如二代移民与东亚文化与成长小说)的引入强烈稀释了主题本身,在已有游戏标签以及大量泛 LGBT 外部文本等 Meta 的情况下,我相信许多玩家仍然会像我一样自觉将潜在的关系理解为确定的关系。尽管这样就违背了轻松平淡的走走看的主旨,但看起来像是作者已经把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作为设计思路的一环加以利用。毕竟,在 itch.io 的介绍页面之中,作者就这样宣告:harold they're lesbians.

即使刷外站还算勤快,但我也没特别注意到 Butterfly Soup 去年获得了格外不错的评价。视觉小说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热度,Butterfly Soup 被认为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个人很少体验视觉小说,大概了解玩家对于这一类型的评判或已形成范式,从故事叙述到人物塑造等等,不一而足。外媒评价当然与文化环境相关,溢美之词也多集中于此。显而易见,Butterfly Soup 提供了许多价值,但更多在于内容。

最扎心的是 Game Boy 叫 Game Boy 不叫 Game Girl…

就我个人而言,本作在演出编排上的确令人惊讶,寥寥数笔就能写活一个人物,更重要的是,它的确需要视觉小说的外壳进行呈现,而不只是一部视觉化的小说。短信引入、角色扮演游戏等并不是丰富“玩法”,而是增强演出。虽然选项并不影响结果,但你仍然可以看到并不完全微不足道的变化,它们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物,而不是假装你就是她。

故事并未结束,作者表示续作正在进行之中。这款免费游戏内附繁中,只需 4 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ayame 

兴趣广泛,技能拙劣,准备当一辈子的艺术系新生。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暂无关于此文章的评论。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