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很好的电影!这电影很慢热,前面一百分钟就是臭烂商业片,最后十几分钟突然急转直下,光华尽现,火花迸射。确实啊,未到最后一秒钟也不要给一部电影发感想做评论。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到了东西。——它让我感觉到,不管其他地方怎么样至少日本的商业电影还不至于彻底完蛋全无希望,不管别的时代怎么样至少在当下依旧还有人在认真写故事讲道理而不只是煽情。
而我,我就算了。我不想写自己的影评了。
写出心里的真话,太复杂,太冒险,太累心,那不值得。天知道在这个时代在网络上写东西会引起什么后果和反应?是的,已经不再值得在网络上认真地就任何作品说出具体的评论了。没有一丁点意思。从此以后,有票房就贡献票房,有销量就贡献销量,有流量就贡献流量罢。看法啊,观点啊,想法啊,思想啊,评论啊,意见啊,立场啊,诸如此类如此等等的东西就免了。
滚罢。
……不,还是说几句吧!
不算评论,只是感觉电影其中有一幕很有趣,不吐不快。
这一幕,很有趣的一段,“祈祷明天可以不再看见这个世界”——这句台词有三种读法,第一种是说我已经是个老头儿了,对世界已不抱期待不抱执着,已经没有兴趣了,我现在只是在等待自然死亡的如约到来而已,“我不在以后,就不再需要日复一日看着这个世界了”,第二种读法是说这个世界太坏了,已经没救了,应该尽早来一场末日审判的烈火把它整个给灭了,“一切最好就是在明天全部玩儿蛋”,第三种读法是说这个世界很坏,但也许还有救,还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在不远的未来等着我,“希望我能活到‘这个’坏世界结束的那一天吧”,这三种读法里,我个人倾向第一种,这种读法最符合我对一般人性和现代意识形态的理解,也可能有人会出于“励志”或“奋进”的正能量之心选择第三种读法,都可以,随便选,你信你自己就好,这事没有对错可言,也没有矛盾可言,问题在于,这个老头他自己呢?他的想法是?哪一种?有可能是这三种读法中的任意一种,也可能是三种读法浆糊般的混合,有可能是第四种我目前还没有读出来的读法,又或者,他本人心里也不确定,只是嘴巴和喉咙擅自在运动(齐泽克式“真正的唯物主义者”的祈祷)……
所谓的“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就是说:“哪种读法才是他真正想表达的意思”这种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你问错问题了。你应该问,“他这句话具体表达出了什么意思”。
每每这种时刻,我就特别欣慰于人类自然语言的歧义性。
这句台词的三歧解读对电影结局的诠释还挺关键的,很值得展开……但我就算了。没意思,不值得,无所谓。谁若喜欢深究的,就让他深究去吧,我就不用了。这次,我真的要滚蛋了。我要滚了。滚了。哪里凉快哪里去了。
一些补遗: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5-06-27 01:26:30电影的片名“在公交车站直到黎明(夜明けまでバス停で)”是双关语,“公交车站”和“黎明/天亮”这两个词除了字面含义以外,还有很明显的象征性含义——
公交车站:“人生如逆旅”里的那个“旅” / 启动、结束行程的地方
黎明/天亮:一个崭新的、更好的未来 / 周而复始的又一天的开始
主题曲高潮部分的歌词,也有多歧解读
Some say that boys don’t cry
Some say that girls don’t cry
If you don’t want to but someone will need to
You see a reason why
We will not stand for
(主题曲名叫 CRY,这词有大喊和哭泣这两种常见的含义)
可以读作——
有的人叫男孩别喊痛
有的人叫女孩别哀愁
我们不回应他们,也会有人站出来替我们回应的
终有一天,你也会理解的
理解我们为何宁可不选任何一个选项
也可以读作——
有的人说男孩不会嘶吼
有的人说女孩不会呐喊
有些事哪怕我们不想做,也总有人不得不去做
事到如今,你也预想得到结果了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愿同流合污
也可以读作——
有的人说男孩不会落泪
有的人说女孩不会哭泣
即使你不想对我们这样说,也总有人会那样说的
现在,你明白了吧?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愿站出来对你们说话
还可以读作——
有的人让男孩别哭
有的人让女孩别哭
即使我们不哭了,也会有人忍不住流泪的
你终有一天也会明白
现在的我们为何会失控落泪
选的是哪一种读法,会大大影响你对故事结局的理解
造成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几句话没有明确说出谓语的对象
don't want to,will need to,但是你 want 和他 need 的是什么?
will not stand for,但是 stand for 针对的是什么?
这和那个著名的 to be or not to be 的修辞法类似
to be?但是 be 什么?这就是你的问题了
这部电影,是对世界的未来的开放性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