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dden Folks
年内发售的 Hidden Folks (官网传送门)是一款特别值得关注的游戏。
虽然画面上仅有黑白线条的涂鸦,但内容却极其丰富热闹,场景中挤满了可以交互的物品和角色,令人目不暇接,不由让人想起五一长假期间的八达岭长城。
而游戏的目标,则是在这一大片人山人海中寻找一个特别的家伙。是的,这是一款令人眼花缭乱的躲猫猫游戏。
威利在哪里
这里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系列童书《威利在哪里?》,Hidden Folks 深受该书的启发。
《威利在哪里?》是英国插画家 Martin Handford 创作的一套儿童书籍。简而言之,该系列童书的要旨是,你需要在人山人海,内容极为丰富的图片中寻找一名叫做威利的小男孩。他身穿红白条纹的衬衫,头顶绒线帽,戴着圆边眼镜,有时手里还扶着一根木杖。
下图就来自该系列的一本,来试试看能不能找到威利吧!(答案在文末公布)
Martin Handford 在 1987 年推出的英国版是本系列的万恶之源,由于极富趣味性,该书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很快便授权翻译到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国度,这位小男孩会换用不同的名字,比如北美版和日本版的 Waldo,法版的 Charlie,德版的 Walter,丹麦版的 Holger,挪威版的 Willy,斯里兰卡版的 Hetti,等等。而在国内 2013 年引入的简中版里,使用了英版译名:威利,如果再往前追溯,于2000年停播的儿童节目小神龙俱乐部中,也曾介绍过该作,使用了《聪明的沃多(Waldo)》这个译名。事实上,由于 Waldo 版的大获成功,这个名字的影响力甚至盖过了 Wally 这个原名。
早期改编游戏
该系列早在 1991 年就被改编成了红白机游戏《Where‘s Waldo》。次年又在红白机和超任主机上推出了画质更佳的《The Great Waldo Search》。
这些尝试当然也的确都非常有意思,但在我看来,受限于当时主机的画面表现能力以及手柄交互方式的限制(nds 上后来推出的续作画面效果已经接近纸书,但玩法方面还是稍微显得落入窠臼),它们并没有真正地表现出该系列原汁原味的乐趣。其实相比静态的画册,游戏版的《威利在哪里?》完全可以拥有更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任天堂早年推出的 Waldo 系列游戏中,画面上已经出现了简单的人物动画,游戏玩法方面也并非单纯地搜寻,加上了时间限制,加分小游戏等新要素,但抛开初见的新鲜感外,由于交互方面的乏善可陈,这些游戏几乎都没有重玩的价值。
Waldo 游戏版的玩法其实非常适合 pc 和平板发挥,这类游戏中,鼠标或者触屏点选的操作体验远胜摇杆。而时隔多年后的今天,更大的显示屏也能放下更多的画面内容,场景甚至很容易做得比纸书更大更丰富,一些程序化生成算法还能极大提高游戏的可重玩性。抱着这样的期待,Hidden Folks 跳入了我们的视野中。
丰富的交互细节能赋予游戏无穷的乐趣
从目前公开的情报来看,Hidden Folks 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交互被提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为了让目标暴露在眼前,你可能需要掀开垃圾桶盖,打开车库门,放行游行的队伍等等,这些交互不仅提升了游戏的挑战性,还为游戏增加了一些解密成分,拓展了玩法的深度。熙熙攘攘的场景里,涂鸦小人们各自忙碌不停,仅仅观察他们的小动作就已经趣味盎然。无穷多的细节会带来无穷多的乐趣。
好期待游戏正式发售,我可以对着满屏的小人发一下午的呆。(痴汉脸
还是找不到威利?
点击查看正确答案
小时候也看过类似的书,现在变成了可互动的就更有意思了
@Humble Ray:是不是猫侦探什么的书?
小时候就爱看这类的书,没想到真的有人做成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