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写一篇文章,我也不知道我以前有没有写过,也许已经写过了,忘了。
网瘾的概念其实挺广的,并不单指游戏。有人沉迷上网,也许是打游戏,也有看小说,看剧,聊天的,都有。在我看来,沉迷这些事物并不是这些事物本身过于刺激美好,而是沉迷的人本身的问题。
有人对某种游戏一点兴趣都没有,有人能连续不吃饭不睡觉一直玩十几个小时。这明显不是这个游戏的问题,而是人自己的问题。人一出生就是差异化的,他的兴趣,他的精神状态会让他做出不同的选择。网瘾在我看来就是自制力和欲望差异的表现。
说到欲望和自制力,可以拿减肥来举例子,有人可以说瘦就瘦,有人最多坚持三天就不想再动了。这就是欲望的不同,食欲,想要减肥的欲望,偷懒的欲望在不停的作斗争。减肥需要运动,需要减少食物摄入量,这是需要出力的,是一件困难的事。而不减肥可以随便吃,不用动,这是轻松的一件事。人的本能就是趋向于去做轻松的事。那么那些减肥成功的人,都是想要变瘦的欲望非常强大,才能敌过偷懒的欲望。当然想要变瘦的欲望过于强大大到病态就会患上厌食症,会完全不想吃东西,没有食欲。
写作业和玩游戏,人会本能选择去玩游戏,因为玩游戏是轻松的,愉快的,简单的,写作业是困难的,需要消耗很多脑力。那有人还是选择做作业,因为他能控制自己想玩游戏的欲望,他知道目前作业的重要性高过游戏,他可以先做完作业再去玩游戏。而一些人控制不住自己,作业对他来说可写可不写,那他当然选择去玩游戏,他内心没有重要性概念,甚至潜意识认为玩游戏的优先级高过吃饭和睡觉。这类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我认为是家里人关心不够,内心悲观,没有理想,他未来要做什么,想做什么样的人,他没有概念,那就会忽视一些事物的重要性,也许他觉得他就这么玩下去就行了,活到哪天是哪天。也许一个人的牙全蛀了,他才知道刷牙很重要,但那个时候已经晚了。小孩子喝药觉得药苦,怎么样都不愿意喝,可是大人就能喝下去,并不是大人味觉退化了,而是大人理解喝药的重要性,他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为什么大家恶心杨教授电击治疗呢,因为那并没有从根本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他只是增加了一层恐惧和痛楚,当一个孩子想玩游戏的时候,想到那个时候的痛苦,就害怕不玩了。单纯粗暴地增加一层心理阴影来达到目的,摧毁人的心智。缩小到家庭,也就是孩子犯错被打,家长不告诉他们为什么错,只是打,那他下次犯错也只是怕被打,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的想法,等你打不动的时候,他照样继续犯错。可惜大部分家长很难和孩子能平起平坐的进行沟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不知道怎么想,那就没办法解决。我想很多家长都没有在不同时期问过孩子未来想要干什么,最多小学7,8岁的时候有问过,但那个时候小孩子对职业根本没有概念,基本回答的是科学家,医生这类笼统的词语,没有目标就没有努力的方向。
最该被电的就是那些家长,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变成这样,你没有教好占很大部分,没有教育好就罢了,还要送孩子去电击,怕不是脑子坏了。你若是在孩子小时候时进行更多的关心,帮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不至于这样。这个世界确实有贪玩的基因,偷懒的基因存在,但那也是你生的,既然他存在,就要面对,就要花更多时间去陪伴和教育。但我觉得这些送孩子去电击的家长本身也没有一个正确的三观才会认为电击是好办法,这就像恶性循环,三观不正确的人下一代教出来的还是三观不正确,幸好还有学校教育这一环可以进行些许弥补。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在根据自己接触到的朋友和事物不断的修正自己,从认为家长都是100%正确的,到认为他们不对,这就是成长。什么时候能开设一门生孩子必上的家长教育课就好了,没通过考试的就不准生孩子,跟驾照似的,不过基本没法执行。
当然一些家长因为确实没有办法才把孩子送去电击,有一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如同病入膏肓找大师作法一样。小时候少了1个小时的教育,长大了也需要1个月甚至1年的时间才能纠正,人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了。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思想教育与兴趣培养,另外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有其它方面的兴趣也值得深造。家长也要改变自己的思想,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最好的岗位。岗位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没有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人可以主动选择自己去做什么,而有人只能被迫去做什么,如果一个人愿意一辈子涮盘子,我认为都是可以的,他只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就行了。
而对那些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来说,就应该多想想未来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入手,从思想上改变自己。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事可以做,画画,养花,手工,唱歌,烹饪,我认为可以多尝试去做不同的事,发现不同事物的乐趣,有助于分散对特定事物的欲望。
拖延症,懒癌,每个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精神力跟体力一样,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是它就的的确确的存在。精神力虽然没法隔空移物,但它就可以驱动你的肉体,让你去做困难的事,这就是奇迹。
“我们所经历的每个平凡的日常,也许就是连续发生的奇迹。”——《日常》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