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真诚是最可怕的事物,它的温度比太阳还高,会融化任何靠近它的人或事物的AT field。趋之若鹜,飞蛾扑火。
剖开()在记录的是每一天发生在开发出租车司机之外的事。这是第八篇。
这两天看完了杨振昌导演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整整4个小时,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没注意到,看一半感觉时间过半但故事才刚刚开始,拉了下进度条才被吓了一跳。
但整整4小时下来的台词感觉远远比不上一场正常两小时电影的台词量。感觉杨导真的惜字如金,画面很安静,台词很少,镜头很好看。
总感觉他能让演员用表演展现出来的内容绝对不会浪费台词去说。台词一少,观众就更加把注意力集中在角色的神态,动作上了。
好多幕都是固定机位一架,把一个场景框进去后,镜头里就像舞台上一样角色一个个登场,表演,然后落幕,很有看戏剧的感觉。
手电筒很有意思,是小四和小猫最开始在片场偷的,之后成了小四手里的家伙,同时也是小四用来寻找出路的光,直到小四杀死小明的前一幕,他把手电筒落在片场,或者说还回去了。在我看来这也意味着小四彻底陷入自己的漩涡当中再也找不到方向了。
小孩是很难找到方向的,身边的人的方向总是一个眼前的选择。如果我不混,我就会被其他人欺负。电影前两小时让我有一种看古惑仔的感觉,年轻版。
片里只有两个人我能看到他们的方向。一个是小猫,目标成为猫王一样的歌手,从小公园唱歌,到自己录歌,最后寄给猫王,片尾收到猫王的回信(不知道真假)。一开始大家都叫他小猫,后来叫他小猫王。
另一个是小明,她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找到一个依靠,能够和她母亲活下去。哈尼,滑头,小医生,小虎,小四,小马,都只是一个阶段下的选择,没有什么区别。她不是主动选择这条路,家庭背景,时代环境下这是她赖以生存的手段。小四和小明逃课去靶场时小明说她如果时男生就会去当兵,因为当兵就能像她那个亲戚一样靠自己活下来,有一个地方住。
小四是好学生,成绩好,但他也找不到他的方向,即便是一直拿着手电筒也一样。如果是放在现在,故事的结局或许不会发生在小四身上。但那个动荡年代让这种荒诞开了花。我认为小四在杀死小明前是明白了小明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但他已经完全陷入了沼泽里出不来了。他拯救不了她,也拯救不了自己。
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聊,但看一遍好像不太够,留着以后讲吧。
2024/2/2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