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只说五句。①
电子游戏,对我而言更多的时候都只是作为 escapism 的一种实践形式,玩什么、想什么、看什么,总的说来,都是一种私人的事情。② 然而近几年来,“电子游戏”这种活动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主流,也要变得越来越主流化了,要变得和小说和电影一样了,不能再是一个人自己的东西了。③ 如今,多人游戏越发常见乃至于无法联网、无人交流评论的游戏作品已经几乎不再存在,玩游戏的途中也越来越容易遇上其他玩家留下的痕迹与干预,也越来越容易直接接触到开发者的声音,有些游戏平台还很喜欢将你的游戏过程做成某种履历似的东西向大众或你的好友们推送,甚至每个人在游戏中的一切行为都会被记录,弄得玩游戏就好像是在学校上学一样将来某一天你的游戏行为与运营方的守则冲突了的时候运营方可以有据可查、就好像是在工厂上班一样将来某一天游戏的软件版本需要修正漏洞更新补丁的时候维护者可以有料可查,最终,连持有“玩游戏是一种私人化的事情”之类的想法,也会招致一些类似“不,游戏活动从来都不是私人的事。玩游戏本身是一种消费行为,你需要有人制作、有人发行,你才可以玩。玩游戏本身还是一种社交行为,你对游戏有评价、有想法,这本身就是与制作人的一种互动。玩游戏还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辩驳,越来越多的圈子里,“玩游戏就要有追求”逐渐地成为了一种近乎普世价值的观念,越来越多的人更欣然而自然地认为游戏就是一种“娱乐”、“艺术”、“理想”、“梦想”、“生计”或“作品”,越来越多人越来越有热情宣称电子游戏应该“严肃化”、“主流化”、“系统化”、“专业化”、“学术化”、“理论化”、“去世俗化”,应该被人类世界正视、重视、珍视,就像这最近两百年以来他们曾经对戏剧、小说、音乐、漫画、电影动画……的各个文化圈所曾经做过的那些行径一样,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羞于承认自己无追求或不希望有追求、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缺乏勇气去坚持“无抱负”、“无理想”地去看待电子游戏,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希望自己变得更像学者或评论家一样地生活、思考、娱乐、睡觉与寂寞,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不愿意自己一辈子当一个毫无追求毫无价值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缺乏决心去坚持不去改变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丧失自信去承认电子游戏文化与“人”一样并非生而有价值、并非一定/必须要有价值……无论如何,多说无谓,事实就是,或迟,或早,就算是我,也一样,总有一天也必须要接受:世界已经变了,世界一直在变,像2005年那时候一样捧着自己的GBA自玩自的那种环境已经不可能会再有了,在不久的10年后的将来,将不会再有如同2019年这时候一样每睡一觉醒来立刻打开手机瞄瞄在关注的某游戏有没有泄露出什么机密情报的这种环境了——属于每个人自己并且只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习以为常的一切,都正在逝去,就好像那个注定了迟早必须会结束的童年。④
即使这是由来如此,也说不上是好是坏,我依然还是想诅咒它——诅咒这个奇怪的人类世界,诅咒这个奇怪的宇宙。⑤
大概就是那种——看着自己经常呆的自习室莫名其妙地渐渐变成了驾着摄影机360°常年向全国实况直播的示范课堂的时候的那种无力感和愤怒感吧。别看现在Switch和Epic这俩平台表现得好像蛮尊重私人空间似的——他俩向PSN和Steam靠拢也是或迟或早的事情而已。
当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孤岛越来越难得,escapism 的力量也就会越来越大。——这样来想,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