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玩剧本杀时,常常会出现凑不齐人的情况,只能不得已和陌生人拼车。而且,要是玩到一半突然有事被迫离开,不但自己会觉得尴尬,同伴也会扫兴,着实大煞风景。
倘若让 AI 陪您玩剧本杀,那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进步,AI 剧本杀已被提上日程。
对剧本杀而言,剧本质量至关重要,若要把剧本杀和大语言模型结合,则必须要有能够契合大语言模型、区别于传统剧本杀的叙事结构。本文将尝试探讨 AI 技术运用在剧本杀中所引发的叙事变革,并以芥川龙之介的著名作品《竹林中》为例,剖析 AI 剧本杀可能采用的叙事策略,以及 AI 给单人游戏体验带来的创新。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一、剧本杀玩的是什么?
剧本杀玩家认为:
一个人玩剧本杀,玩的是故事和推理。
一群人玩剧本杀,玩的是氛围和社交。
由于人数限制,在当今时代,想要有足够时间凑齐朋友来一场剧本杀变得尤为困难,大家的时间好像都不够用,很难再将五六个乃至七八个人凑在一起五六个小时玩一场剧本杀了。
如果接入AI,让一个人也能玩剧本杀,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首先,我们需要从剧本杀的乐趣分析。
剧本杀之所以吸引人,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 破解谜题的成就感:对于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来说,解开复杂谜题所带来的智力上的满足感是非凡的,这种自豪感让人难以忘怀。
- 角色代入感:玩家可以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世界,经历不同的故事,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是剧本杀最具魅力的地方。
- 轻松的社交体验:无论是与朋友共玩还是与陌生人组队,剧本杀都能提供一种自然的社交方式,让参与者享受愉快的互动经历。
虽然AI在提供社交体验上稍逊于真人剧本杀,但在满足故事性和推理性需求上,AI的强交互性和沉浸式角色扮演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利用AI实现单人剧本杀是具有可行性的。但由于AI与真人的差异以及AI特有的表现形式,AI剧本杀的叙事方式必然与传统剧本杀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将以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名作《竹林中》为例,探讨AI剧本杀可能的叙事策略。
二、芥川龙之介《竹林中》
《竹林中》发表于1920年,被收于短篇小说集《罗生门》中,后被黑泽明改编成电影《罗生门》,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
《竹林中》讲述了一起发生在竹林中的凶杀案。故事的主要人物包括武士、武士妻子以及强盗多襄丸。以下是故事梗概:
- 武士在竹林中遇害,其妻被强盗多襄丸强暴。
- 多襄丸被抓获后,在审讯中承认了杀害武士的事实,但声称女人是自愿跟随他的。
- 女人则表示,她在被强暴后,曾请求多襄丸与武士决斗,以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最终武士被杀,她选择了投河自尽。
- 武士的灵魂通过巫婆之口,讲述了他的遭遇:他在与多襄丸的决斗中败下阵来,妻子弃他而去,他因悲伤和愤怒而自杀。
《竹林中》采用了多视角叙事手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口供和回忆,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事件的经过。
《竹林中》的叙事手法在当年是相当先锋的,直到今天都是一篇叙事方式极为独特的小说,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全文皆为角色供词,且严格限制每个角色的视角。
2.人物各执一词。
3.人物叙述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使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4.细节极为丰富,所有人的发言都有迹可循。
《竹林中》证词表/图片:蒋登峰 《竹林中》真相的全貌分析
三、《竹林中》原文节选
推官审讯樵夫供词
是呀,发现那具尸体的,正是小的,今儿个早上,小的像往常一样,去后山砍柴,结果在山后的竹林里,看到那具尸体。老爷问在哪儿吗?那地方离山科大路约莫一里来地,是片竹子和小杉树的杂树林,很少有人迹。
尸身穿一件浅蓝色绸子褂,头上戴了一顶城里人的细纱帽,仰天躺在地上。虽说只挨了一刀,可正好扎在心口上,尸体旁的竹叶子全给染红了。没有,血已经不流了。伤口好像也干了。而且有只大马蝇死死叮在上面,连我走近的脚步声都不理会。
没看见刀子什么的吗?——没有,什么都没看见。就是旁边杉树根上,留下一条绳子。后来……对了,除了绳子,还有一把梳子。尸体旁边没别的,就这两样东西。不过,有一片地里,荒草和竹叶给踩得乱七八糟的,看样子那男子被杀之前,准是狠斗了一场。
怎么,没有马?——那地方,马压根儿进不去。能走马的路,在竹林外面呐。
推官审讯行脚僧供词
贫僧昨日确曾遇见过死者。昨天……大约是晌午时分吧。地点是从关山快到山科的路上。他与一个骑马女子同去关山。女子竹笠上遮着面纱,所以贫僧不曾得见她的容貌。只看见那身紫色绸夹衫。马是桃花马……马鬃剃得光光的,不会记错。个头有多高么?总有四尺多吧……贫僧乃出家之人,这些事情不甚了然。那男子……不,佩着刀,还带着弓箭。特别是黑漆箭筒里,插了二十多枝箭,要说这点,贫僧至今还历历在目。
做梦也想不到,那男子会有如此结局。真可谓人生如朝露,性命似电光。呜呼哀哉,贫僧实无话可说。
四、《竹林中》对AI剧本杀叙事策略的启发
《竹林中》这篇一百多年前的小说很大程度上诠释了AI剧本杀乃至AI游戏的叙事策略,通篇采用人物发言的形式,故事藏在文字细节中,需要读者细细品味,将碎片拼凑成完整的故事。如果将这篇故事中的角色AI化,让玩家扮演推官来审讯不同角色,借助人物与玩家的对话呈现整个故事,便可以较好地将AI的优势与剧本杀的乐趣结合在一起,让角色鲜活地出现在玩家面前。
《竹林中》的行脚僧在AI乌托邦pro的实现1
《竹林中》的行脚僧在AI乌托邦pro的实现2
《竹林中》的行脚僧在AI乌托邦pro的实现3
以《东方快车谋杀案》为代表的传统侦探小说需要大量旁白构建故事,利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差彰显悬疑感,其线性叙事严格受到时间影响,某位角色在何时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都需要精心设计。在此前提下,AI角色便很容易泄密,比如需要在后面才揭示的线索因为与玩家的互动提前泄露。《竹林中》这类故事的叙事手法则取消了旁白,且在单一场景下讲述完整故事,不受时间限制,整个故事处于静态之中,是一种极为适合AI的叙事方式。
上图即是用AI乌托邦pro模拟《竹林中》行脚僧的示例,玩家在与角色的对话中了解事件的各方面,这种叙事方式非常灵活,玩家可以自由与角色对话,只要prompt经过精心设置,AI便可以根据角色性格随机应变,不只局限于文本设置的内容,使得体验更加真实。且AI也不会给出超出角色视角的信息,即使偶尔会有一些大模型目前不可避免的意外因素,在保证人物形象合理且角色本身信息有限的前提下,也并不会影响游戏真实性,甚至能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趣事。
五、AI剧本杀的叙事策略
从《竹林中》出发,将其与传统悬疑小说对比,探索如何将这种叙事策略应用于AI剧本杀乃至AI游戏中,可以得到以下思路:
1.整体架构
首先故事的整体架构需要完整,且具备足够多的细节。
2.角色
角色是叙事的核心,《竹林中》这类故事的一切都是通过与角色的互动,借各角色之口讲述出来的。这种叙事方法描述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需要把完整故事分散给各个角色,信息绝对不能多,只需要必要的信息,需要藏得很深,这样玩家费尽力气挖掘的过程也成了游戏的一部分。角色可以分为两种:
1.仅仅提供一些必要信息的角色。如《竹林中》樵夫发现尸体,以及现场遗留的绳子、梳子;僧人目击武士、女人,描述其外观;差役捕获强盗,赃物与武士装备相符,揭露强盗杀人前科;女人之母称女儿忠诚坚强。部分证词中必有谎言,需分析辨别,这些都是提供一些基础必要信息的角色。
2.一些重要角色。 如《竹林中》的故事事件真正的参与者:强盗、武士和女人,他们是故事的叙述主体,可以各执一词,可以扑朔迷离,通过几处隐藏极深的矛盾之处,打造出能够推理出事件全貌的钥匙。
六、总结
通过对《竹林中》的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多视角叙事和角色代入是构建引人入胜剧本杀体验的关键。AI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单人剧本杀成为可能,更通过强交互性和沉浸式角色扮演玩法,为玩家提供了与传统剧本杀截然不同的新颖体验。除此之外,AI技术也能以组件形式在悬疑推理电子游戏中得到应用,通过各个AI角色的互动,玩家可以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拼凑线索,逐步揭开谜团。而将 AI 技术与多视角叙事相结合,更是能够创造出极具深度和复杂性的游戏世界。玩家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设定好的剧情,而是能够与智能的游戏系统深度互动,掌握游戏主动权。
在这类游戏的叙事策略中,整体架构的完整性和细节的丰富性是基础,角色设计和信息的分配则是核心。通过巧妙地将故事信息分散到各个角色中,并让玩家在与角色的对话中逐步拼凑出完整故事,AI剧本杀的这种叙事策略可以巧妙规避如AI幻觉等目前大模型应用于游戏时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
本文章内容由智谱 AI 聆心智能团队提供,聆心希望自主研发的 CharacterGLM 超拟人大模型与 AI乌托邦 Pro 平台可以为游戏产业提供助力,赋能研发过程,并为开发者提供新的设计思路,详情请关注公众号“聆心智能”。
[1]《竹林中》原文全文:https://site.douban.com/278100/widget/notes/191881300/note/567902203/
[2]蒋登峰《竹林中》真相的全貌分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440857/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