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最早零星接触过一些哲学内容,基本算是娱乐(《苏菲的世界》这种,还有一些细碎的东西)。之前一次心态不好的时候读过小半本谢林的《近代哲学史》,只有《笛卡尔》第一次用功的时候勉强算是读懂了,《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这章勉强在脑子里过了遍水,再后面基本没读进去。然后b站上找了些视频当播客放后台无脑听(比如陈宣良的《哲学十讲》)。但今天之前,差不多还是徘徊在《笛卡尔》那块半吊子晃悠。今天“师从”b站up PriceJC ,从伦理学开始有点感觉了,到罗素的哲学问题看一半彻底来劲。最后哗哗写了一大堆笔记。总之,简单整理后,笔记如下。
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出发,我先确认了“思(维)”的纯粹。
然后就是纯粹的个人想法:
任何一种事物/概念/对象(以下统称对象),即可以被认识到的叫出名字或依据其他凭证被“唤起记忆”的东西,有一点是明确无疑的:任何对象都具有某种相对的差异(或者说距离)。只有思维和对象之间存在差异/距离,才能有“视线”即“思(维)”的空间、才能被认识。
对此(任何对象具有某种差异)完整的认识应该反过来思考:假如思维和对象之间没有差异/没有距离,便不存在所谓的“可接触面”,不会诞生以供认知的“属性”。
差异/距离的存在同时也隐含了“联系”的存在,而距离不管远近都是一种“联系”,如果世界一片虚无,只剩下两具白骨,那任何一具,都是另一具的“另一具”。都能毫无阻隔的被另一具所“注视”。
而试图从纯粹的虚无中构想出兀自存在的对象,都是徒劳:如同“不要想起白色大象”的时候无可避免的会出现“白色大象”。任何的否定语句都必须依赖被它否定的对象。(我知道,仅仅是知道,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言的游戏,但没有了解,只能悬置问题假定有效性继续思考。以下的各种待厘清的部分都将忽略如此的注释。但我会尝试在逐一阅读后补完缺失的内容)
拿编程来解释就是,一个数组哪怕设为null,也逃不过变量名/属性名存在于内存世界中的“排除其他内存的地址坐标”。
换数轴来说,当一个点出现时,它在距离数轴原点的差异,决定了它在数轴上的位置。而更具思考性的来说,一个点的在思维中的“诞生”,就决定了它相对思维会有一个纯粹的存在(会有一个属于它的位置存在)。
这里会遇到第一个卡壳的地方(经验论碰到怀疑主义):现实中面对不同光照角度下,颜色深浅不同、投射到屏幕空间2d形状不同的一张桌子,自然的我们会认为旋转中的桌子还是那张桌子。但为什么呢?明明差异已经可以从感官上确认是不同的了,至少可以从“俯视角”、“45°斜视”的概念上唤起两种不同记忆画面。从前的太阳日复一日的升起,为什么明天太阳就会照常升起呢?
在此简略的描述一下我的迷思,然后立即步入正题。
康德的《纯粹理想批判》中提到的先验的知识固有结构,可能缺失了一部分东西——非欧几何!我想到这个是豁然开朗,为什么知识只能存在一种固有的形式,为什么知识不能像是非欧几何一样存在不同的先验条件?如果多种“世界”都是“对”的,那不同形式之间的差异,又会把联系体现在何处呢?等等,为什么不能同时存在呢(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假如知识本身就是多种“正确”的可能性的叠加态,假如知识在“我”去观测它的时候才能因为和“我”之间的联系被确认,于“我”而言的“知识”到底是哪种“正确”……那是否一切知识都依赖于某个开端,某个观测效应,去“退相干”,就像去确认这个宇宙的曲率到底是多少一样,知识不是死的、不存在天然教条的结构。
忽略掉将陷入僵局的迷思,到此正文开始。
量子是测不准的,这一句终结了我很长一段的迷思。
世界终归是不确定的,但怀疑不意味着必须否认,就像科学,一步步来(从这里开始)。
测不准至少不是完全没法测,只是边际效应会随着一个个对象的差异(距离)逐渐变得不可信。但这里仍然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阻碍思路的前进:实在界的问题。如何敢去相信,“站在我面前的你”是“你”,而不是“我”与面前相距1.1米的这一堆血肉。
是“记忆”,是确认对象的差异后伴随而来的物理学第三定律! 是“你从过去来到现在,来到我身边”,是这种“步入”的“动作”!
实在界自“记忆”诞生,但到此这所谓的“记忆”还只是死的。对于“假如全都是假的,从根本上就是假的,全都是一场梦呢”,这个问题,死死守在思路前方,逼迫我去面对它、摘取它最最鲜美的果实——“运动”。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
“思(维)”可以去干涉,去确认,去呼唤面前人的名字,人可以去拥抱其他人,去让“记忆”变得鲜活。
人可以改造世界!明确一下:改造不是妄想成真,而是世界在此之前“未曾活着”,世界的真实性从未得到确认!直到人决定去做点什么,去注视着太阳照常升起。世界将回应人的行动,从记忆中苏醒,而人,将接生太阳!
人与人之间的“干涉”是有限度的,没关系,世界是活着的,人是可以行动的。人与人之间的“记忆”是不一样的,彼此看到的正方体会在不同地方相交,没关系,记忆是活着的,人可以一次次的去确认,正方体的每条边彼此之间是平行相等的。
保持怀疑,因为怀疑催促着人去“运动”,怀疑的种子是“世界的灵魂”的心脏,泵送着一次次心脏跳动时运输的血液。
保持怀疑,怀疑一切,永远要记得去践行,去验证“记忆”,去给予这个世界最纯粹的生命力!人与这个世界同在。
保持怀疑,怀疑每一个记忆的碎片,直到曾经的人再次出现,直到人与人的联系再次被确认!
保持怀疑!保持“运动”!在又一次接生太阳之前,都不算活着。
保持怀疑,哪怕是在缸中之脑的狂想,生命的跳动也不会平息!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生命不会惧怕死亡,只是自己大步的走着。
致所有被我伤害的人,伤害我的人,爱我的人,我爱的人。以及这个鲜活过来的世界。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