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地推荐一本书:关于游戏创业的思考

作者:王世震
2016-11-07
1 7 6

引言

掩上全书,闭目回味,能听见自己的心不安分地跳。前段时间,当我读完《DOOM 启示录》第一章时就迫不及待地推荐给所有人。适逢当时工作不顺心,我被情绪充斥,“偏激”地推荐了这本书。数周之后,困惑已暂时消散,全书读罢,冷静占领了智商高地,引发对游戏与梦想的新思考。

成功需要势能

约翰·卡马克被誉为“最伟大的工程师”,约翰·罗梅洛被称为“游戏魔术师”,毋庸置疑,他们是天才。事实上,天才就是为这种人而制造的。年少无知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也都如我一样认为自己是天才。伴随年龄增长,见到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才知道天才是什么,自己是什么。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宇宙的中心时,就长大了。可能会有一些沮丧,但我却发现了另外一种成长的方式——借助势能。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获取环境的助力。人不过六尺高,爬上珠峰亦可一览众山小;人的身体构造也无法高速移动,借助蒸汽机可以跑赢所有动物。

bdea23f52435ea93d4ae134bcef7177b

莘莘学子进入游戏行业,天才需挖掘自己的才能,“优秀者”需认识自己更需认识环境。大部分人没有独立制作过游戏,甚至没有完整参与一个项目,盲目自认天才与世界搏击相当不明智。加入一个优秀的团队实乃上策。一者近朱者赤可以学习傍身之技,二者身位透明小白可以获得团队和公司的背书。一技傍身,小能生存,大能横刀立马。有说服力的背书,是事业的放大镜,可以极大降低证明自己的成本,以攀上更高的山、搭上更快的车。

创业的博弈

不管是不是看了两位约翰的传奇创业历程,有成就感的个人事业一定是许多游戏人不可磨灭的梦想。也许它就像《蜡烛人》中的小蜡烛,每次闪亮几秒就又熄灭,但这确是“游戏”的重要动机,甚至唯一目的。这里的“游戏”不是指《蜡烛人》。曾经以为创业最好的时间段,一是大学时代,此时无牵无挂更无所可失,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则要蛰伏十年,待到资源丰富、经验充足时,因为理论上来说这时的成功性最大。现在觉得,创业无所谓主观时间,因为机会成本一直都在,即使再小也难以割舍,况且大多数创业者面临的都是极高的机会成本。而“成功性最大”更是无稽之谈了。

在体量较大的游戏公司中,会发现学习的是“流程”。既没有贬低,也没有称赞,这里的“流程”是个中性词。在工作中,70% 是做人,30% 是做事。前辈的经验、公司的知识,首先要学的是把这些已经文档化、总结性的内容理解并掌握。带着镣铐跳舞都不足以表现它的局限性。也许在创业公司,状况会完全不一样。每天专注在自己喜欢、擅长的内容上,无情输出。也许压力是二者都无法回避的恶魔。前者是KPI的压力,最坏的结果是把人变成麻木的陀螺机器。后者是生存的压力,最坏的结果?死了?

事实上一直让我疑惑的是,如何放弃所有,义无反顾地去追逐个人事业。这份洒脱应该有严谨的,至少说的过去的证明,而不是主观上的掩耳盗铃。现在我明白了一些,创业失败并非失去所有,创业带来的个人成长,和打工、深造一样,只不过是体现在不同纬度。甚至创过业的人,因为其创造性、主人翁意识,更加受到市场的欢迎呢。虽然并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但这足以振奋人心了。

OUTSIDE

和我一样瞻前顾后的人,不妨多走一走游戏团队,多和独立游戏制作者聊一聊。先知己知彼,再瞻前顾后。掩上全书,闭目回味,我跟最好的朋友说:“这辈子,一定得来个这个!”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王世震 

游戏设计/运营/学院派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1. 叶默哲w 2016-11-07

    题图好漂亮!

  2. zhtroy 2016-11-12

    也是被题图吸引进来

  3. BHGame 2016-11-18

    一辈子,总得干点什么,不论好坏,才对得起自己来到这世上。不管是身体上的烙印,还是沙滩上的足迹。至少证明我们活过,并且还活着。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