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打着“捉鬼专家”旗号招摇撞骗、四处帮助人改善日常生活的过气侦探。
一个刚刚通过面试、即将开始为公司造登月火箭的工程实习生。
一个正处于创作瓶颈期、而逃跑到这个小城区避难修养的小说作家。
一个为了支持妹妹念大学、一天打四份工的大龄女青年。
一个因为偶发意外、不得不四年以来首次走出家门跑到街头的家里蹲。
……
某个夏日午后,这些人经过我家楼下的街角,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这将是他们各自与对方人生的唯一的一次交汇。
最近我开始打算想做这样的一个游戏。
吉野源三郎的童书《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中,这个被称作“人类分子的关系:网络法则”,或者叫“奶粉的秘密”——牛被奶农照顾,挤奶工挤出牛奶以后,奶厂工人加工处理,运输工人开车送货,送到各地的商店,店主店员把奶粉送到主角妈妈厨房,然后妈妈给主角喝牛奶。奶粉的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使许多人之间产生了关系,而这些人之间往往穷尽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对方。
最近我对安东尼·加卢佐的社科书《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非常感兴趣,对现代工业消费主义潮流如何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产生“联系”、同时又如何使人与人之间前所未有地疏远和冷漠——非常感兴趣。虽然无意批判消费主义,但我想利用这个话题来写写故事。
显然,这个游戏按理而言最好是做成《428:被封锁的涩谷》《街:命运的交叉点》《WILL:美好世界》那样的形式。但我不,我应该没有那个把弄剧本的能力,所以我打算要做的是《歧路旅人》《云图(电影版)》那种形式。
呃,这就是创作冲动么。
二
前几天制作了《小幺》,标题画面的背景乐是自制的。
细心想想,“自制”这一点可能意义重大。这可是我第一次作曲/编曲啊!
当时就是觉得,以后我可能还会做游戏,RPGMaker的音乐库慢慢地总会有一天变得不能满足我。于是我想起,以前学乐器(就别问是什么乐器了,反正没学成……)的时候曾经自学过记谱软件MuseScore2,这个软件可以导出mp3和ogg,也就是说,可以直接拿来当编曲软件用。干脆,试试DIY吧。结果,居然成功了。
曲子名字就叫《小幺主题曲》,简单些,免得给人带来先入为主的想法。我感觉还算挺满意的,想表达的东西都写进去了;当然,也会写进去一些不是我想表达的东西,那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三
昨晚做梦,梦境的内容非常适合改编成小说。我欣喜若狂啊,当时,手头没有笔记本和手机,但我还有手臂!我向餐厅借来圆珠笔,拼命在自己手臂上写,写了很多单词,希望尽可能把梦的内容记下来以后当素材备用……
一觉醒来,才明白自己做了白工。手臂上当然什么都没有啊,梦的内容当然也几乎全部忘光了,只记得“在手臂上作笔记”这部分。
感觉真是空虚。
既然记录最终注定会随记忆一同消失,为什么人还会犯傻,以为只要拼命写字就能留下什么呢?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沉迷小霸王(国产山寨NES主机,游戏卡带不能存档)的小时候的我,我可能会一脸的困惑,反问,为什么一定要留下点什么,我才可以玩呢。如果拿同一个问题去问现在的肉鸽玩家和手游玩家,他们也会有类似的反应吧。
四
现在,《艾尔登法环》还在继续玩,三周目了,《主播女孩重度依赖》还在搁置着,还在序章。现在我越来越不觉得自己是个“玩家”了,平日里,用来读书的时间渐渐的已经超过了玩游戏的时间。这大概也是很自然的吧。
做音乐是真的有趣,最近也在重拾音乐的技能包
美术出身的我就俩头疼的东西,音乐和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