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电子游戏行业的演变:1975-1989

作者:St.F.K.
2023-06-08
6 5 0

编者按

本文是菲利佩·佩佩(Felipe Pepe)为《CRPG 通鉴》撰写的章节背景概述,后编集成文。由 indienova 取得授权并译制发表。

  • 原文作者:Felipe Pepe
  • 译者:St.F.K.

1975-1979:数字入侵的开端

要精确确定电子游戏的诞生日期绝非易事。常常有人称 1958 年创作的《双人网球》(Tennis for Two)是电子游戏的起点,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1962 年的《太空大战!》(Spacewar!)或 1950 年的《大脑伯蒂》(Bertie the Brain)才是真正的开端。这几种说法都有自己的道理。

鉴于第一款仍存世的 CRPG (电脑角色扮演游戏)是 1975 年在 PLATO 系统上开发的,本文将以此为起点展开。这样会方便一些,因为电子游戏革命正是在 70 年代后半才真正开始腾飞,并席卷了家用计算机、游戏主机和街机。

1972 年,以米罗华奥德赛(Magnavox Odyssey)为首的游戏主机开始出现。这些主机还非常简陋,大多数都只能运行和《乓》(Pong)类似的、预先写入硬件中的游戏。

第二代主机引入了 ROM 卡带(ROM cartridges)的概念,让厂商得以像现在的主机那样,为同一台机器制作并销售新的游戏。尽管起步缓慢,雅达利 2600(Atari 2600)最终凭借《Enduro》《运河大战》(River Raid)《陷阱》(Pitfall)和《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等多款经典游戏的上市大受欢迎。

另一方面,当时的计算机依然处于大型主机(Mainframes)形态,只能在大学、大型公司与研究中心里见到。尽管存在部分体积较小的型号,但它们要么价格高昂,要么运行缓慢,连 BASIC 语言都处理不了。从牛郎星 8800 (Altair 8800)开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小巧、廉价(对计算机而言)且拥有真正具备实用性的算力,Altair 卖出了数千台,成为史上第一台取得商业成功的家用计算机。家用计算机中著名的“1977 三巨头(1977 Trinity)”,即 Apple II、Commodore PET 和 TRS-80,也在随后登场。

与为发烧友设计的 Altair 8800 不同,这三台机器专为大规模生产打造,面向非技术用户群体。然而,尽管功能要比游戏主机丰富得多,家用计算机依然价格高昂,使用方式极其复杂,且只能支持非常简单的游戏和应用。

这些机器赚取了丰厚的利润,但它们的主要受众依然是商业机构、游戏玩家或发烧友,并且也只是相对流行一些——TRS-80 的销量只有 20 万台,而 Atari 2600 则卖出了足足 3000 万台。

计算机游戏本身也还只是一件稀罕玩意。有少数稀有的商业化游戏装在自封袋里出售,但绝大多数游戏都还附在技术杂志或书籍中。比如 David H. Ahl 的《101 BASIC Computer Games》(1973)中就写满了 BASIC 代码,供人们敲到计算机上,手动将这些游戏复现出来。

那时候的街机也只是一门小生意,还不如实体弹珠台受欢迎。之后数年中,街机市场一直在平稳增长,直到 1979 年,随着《太空侵略者》的出现而突然爆发,街机的黄金时代也由此开启。

短短五年,电子游戏就从《乓》发展出了一套包含多种题材、横跨多个平台、拥有大量受众的丰富生态。而一切才刚刚开始。

趋势:

PLATO 游戏:家用计算机才刚刚出现,但从 60 年代起,美国的各个大学就已经有自己的大型教育用主机(译注:即前文提及的大型主机形态的计算机)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PLATO 网络,上面搭建了数款由学生制作的游戏(他们偷偷避开了系统管理员)。因为大型主机出色的性能,这些游戏往往有着 Atari 2600 或 Apple II 不能提供的新颖功能。比如《帝国》(Empire)就能让来自全美各个大学的学生一同进行线上多人对战,这可是 1973 年!

《帝国》,由约翰·戴尔斯克(John Daleske )于 1973 年制作的多人回合制太空游戏

雅达利(Atari) vs 动视(Activision):雅达利对自己的员工很严苛——他们的薪酬不怎么样,而且也不能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署名。意识到自己开发的游戏拥有强大吸金能力后,一群开发者在 1979 年离开雅达利,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动视。雅达利以他们为 Atari 2600 开发游戏为由起诉了这群人,但法院裁定,人们有权在自己的主机上游玩任何游戏。于是动视成为了史上第一家第三方发行商,并为其他人的效仿开了先河,埋下了 1983 年大萧条(译注:即雅达利大崩溃)的种子。

《拳击》(Boxing)于 1980 年在 Atari 2600 上发售,它是动视最先推出的数款游戏之一

BBS:像 PLATO 网络这样的私有系统就已经支持用户在线上留言了,而家用计算机和调制解调器(译注:俗称“猫”)的出现则很快将这种体验带进了千家万户。史上第一个公共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于 1978 年上线,为来自芝加哥的计算机爱好者提供讨论平台。之后数年里,BBS 发展出多种服务,从在线游戏到付费文件托管都有所涉及。90 年代前中期,BBS 的人气达到巅峰,随后就开始逐渐被互联网取代。

类似 ExecPC 的 BBS 在 90 年代非常流行,它们允许用户在上面分享《毁灭战士》(Doom)等免费和共享类游戏

1975:

牛郎星 8800(Altair 8800) 发售。作为早期先驱,它是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家用计算机,证明了家用计算机市场是存在的。

1976:

《巨洞冒险》(Colossal Cave Adventure)(又名《冒险游戏》,ADVENT 或 Adventure)在一台 PDP-10 大型主机上面世,由威廉·克罗塞(Will Crowther)创作。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款冒险游戏,对 RPG、MUD 和 roguelike 游戏产生了重大影响。

1977:

Atari 2600 发售。它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的早期游戏主机,销量超过 3000 万台,并推广了 ROM 卡带的使用,让主机得以拥有丰富的游戏库。

Apple II 是有史以来第一台大众化的家用计算机。与其早期竞争者不同,只有它拥有彩色显示功能。因此,它成为了当时的热门游戏设备。

VHS(家用录像系统,Video Home System)开始在美国市场上销售,与 Betamax、激光视盘(LaserDisc)一同在新兴家用录像市场展开竞争。之后 VHS 将在竞争中获胜,并占据支配地位,直到 2000 年代初期。

TRS-80 计算机出现。它由随处可见的 Radio Shack 电子设备商店的老板坦迪(Tandy)创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的销量都领先 Apple II。

Commodore PET 发售。第一版机器因键盘过小而受到批评,但后续型号都非常成功。

1978:

《太空侵略者》发售。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总体来说,对街机和电子游戏起到了极大的推广作用。它的 Atari 2600 移植版也大受欢迎,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款销量破百万的游戏。

1979:

Intellivision 问世。它的制造者是玩具巨头美泰(Mattel)。这款主机的画面更加精美,拥有不少官方授权游戏,甚至还具备声音模块。它是 Atari 2600 最大的竞争对手,销量达到了 300 万台。

雅达利 8-bit 系列的初代机发售了。这是一款廉价家用计算机,上面带有游戏卡带插槽。这使得它成为了入门计算机的热门选项。

1980-1984:繁荣、模仿与崩溃

整个科技产业在 80 年代初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始于 IBM 进军家用计算机市场。

IBM 是一家在大型计算机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老牌科技巨头,其推出的 IBM 个人计算机(IBM Personal Computer,又名 IBM PC)迫使家用计算机市场走向了专业化。与不鼓励第三方开发者的苹果不同,IBM 与其它公司分享各种信息,并使用了一套开放式架构。凭借 IBM 公司出色的声誉和强大的市场营销,IBM PC 很快取代苹果,成为新的领头羊,拥有了大量软件和扩展组件。

但它们仍然属于昂贵的高端产品。真正在推广家用计算机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各种新型低端计算机,比如 Commodore 64、ZX Spectrum 及 MSX 系列。它们的价格只有 Apple II 或 IBM PC 的零头,可以连接到普通电视上使用(而无需购买昂贵的显示器),并且作为教育工具在学校中得到推广(尤其是在英国),同时还非常适合拿来玩游戏。它们将计算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与此同时,游戏主机市场正处于自由竞争的混乱中。受 Atari 2600 的成功影响,数家公司决定加入这股热潮,生产自己的游戏主机。当时,有十余种不同型号的主机挤在商店货架上竞争。

还有数不清的公司追随动视的脚步,成为第三方开发商,开始发行自己的游戏。其中绝大多数的质量都奇差无比,或者干脆就是对热门作品的廉价复刻。雅达利自家游戏的水准也不堪入目,其中不乏像《吃豆人》(Pac-Man)的粗暴移植版和臭名昭著的《E.T.》这样的失败品。

尽管如此,行业的盈利还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各个公司和零售商都在赌 1982 年假期的销售额会更上一层。然而,消费者的热情已经耗尽,失去了继续购买游戏的意愿。因为产品大量滞销、无法收回投资,1983 年,美国市场崩溃了。

1982 年营收高达 30 亿美元的行业,在 1985 年只勉强赚到了 1 个亿。电子游戏直接从贵重产品变成廉价货色,美国主机行业也实质上消亡了。

这场危机也波及到了街机行业,因为许多公司同时活跃在这两个市场上,很多人认为,整个电子游戏行业都只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尽管如此,计算机行业依然非常愿意满足那些渴求更多游戏的用户。计算机游戏不再是以前那种装在自封袋里的稀奇玩意,转而开始走向专业化。EA、Interplay、Origin、Infocom、Brøderbund、SSI、雪乐山在线(Sierra On-line)和 New World Computing 差不多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立的,它们将一直统治市场,直到 90 年代末。

与此同时,在日本,一个奇妙的巧合发生了。两家公司恰好在同一天——1983 年 6 月 15 日——发布了各自的第一款游戏主机:任天堂家庭电脑(Nintendo Famicom,FC,或称红白机)和世嘉 SG-1000(SEGA SG-1000)。这是新时代的先兆。

趋势:

IBM PC 兼容机:Apple II 和 Commodore PET 等计算机使用一套封闭的专有架构,但 IBM PC 则是用成品硬件生产的——只有它的 BIOS 受版权保护。这使得康柏(Compaq)等公司得以自产价格更便宜、同时依然能运行 IBM 软件的计算机——这就是著名的 IBM PC 兼容机,又名 PC 克隆机(PC Clone)。它们极受欢迎,并将帮助 IBM 获得市场主导地位;但多年后,这种兼容机又会推翻 IBM 的统治。

1983 年发售的 Compaq Portable 是第一款 100% 兼容的 PC 克隆机,它是通过对 IBM 的 BIOS 进行逆向工程制造出来的

1983 年电子游戏业大萧条:电子游戏是 70 年代中期开始的数字革命的象征,而雅达利又是电子游戏的代言人。它的巨大成功引发了一阵淘金热,就连强生(Johnson & Johnson)这样的公司都在靠做游戏捞快钱。当一切崩毁后,充斥着怀疑与消极情绪的阴云开始蔓延——许多分析者甚至认为家用计算机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他们声称,家庭用户没有充分的理由置办计算机,并称其为“缺乏实用性的科技”。

雅达利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取得《E.T.》在 Atari 2600 上的版权,而游戏开发周期却只有五个星期。这是一款糟糕的游戏,它的失败成为了这次大萧条的象征。

街机的黄金时代:1978 年,《太空侵略者》的发售带领街机走上人气巅峰。《爆破彗星》(Asteroids)、《大金刚》(Donkey Kong)、《保卫者》(Defender)、《嘟先生》(Mr. Do!)和《大蜈蚣》(Centipede)等热门作品创造了数百万营收——仅《吃豆人》自己就在全球卖出了超过 40 万台,并成为一个流行文化符号。它拥有种类繁多的衍生商品,甚至还有个专门的电视节目。但好景不长——街机很快就被 NES 打垮,之后只在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因清版动作游戏、竞速游戏和格斗游戏而短暂复兴过。

《大金刚》(1981)是最火爆的街机游戏之一,在世界各地卖出了超过 6 万台。

1980:


任天堂的 Game & Watch 发售。它是一种内置一款游戏的 LCD 闹钟,有多个型号,为 Game Boy 的诞生提供了灵感。1982 年推出的《大金刚》版 Game & Watch 引入了十字键的概念。

《谜之屋》(Mystery House)发售。这是罗伯塔·威廉斯(Roberta Williams),同时也是雪乐山(Sierra)的第一款游戏。它给之前只有文本内容的冒险游戏加上了图像,重新定义了这个游戏类型。

1981:

第一台 IBM PC 发售。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将摧毁苹果的统治地位,为 IBM PC 兼容机铺平道路。

MS-DOS 发售。它由微软为 IBM PC 开发,同时也单独出售,被用在各种 IBM PC 兼容机上。它会保持流行,直到 90 年代晚期。

1982:

ZX Spectrum 发售。作为 Commodore 64 的英国竞品,它在欧洲和南美洲对计算机推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Commodore 64 发售。作为“家用计算机中的福特 T 型车”,它非常受欢迎,在数年间一直统治着低端市场。

1983:

3.5 英寸软盘开始售卖。这种软盘最初只有 360KB 的容量,但到 1986 年,容量已经达到 1.44MB。它取代了磁带和 5.25 英寸软盘,并一直流行到 2000 年代初期。

MSX 试图创建一种新的行业标准。它由微软和数家日本公司共同设计,在亚洲、欧洲、中东和南美都很流行,直到 90 年代到来。

1984:

苹果麦金塔(Apple Macintosh)普及了鼠标、图形界面和其它创新成果,但它价格高昂,在与 IBM PC 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也因此被苹果解雇。

Amstrad CPC 系列的始祖出现了。这是一款广受欢迎的一体式计算机,配有彩色显示器和磁带录音机,同时价格还相对低廉。

1985-1989:新挑战者登场

1983 年大萧条之后,在美国,电子游戏主机成为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字眼——不管零售商还是家长都不愿意为此付费。但在其他人眼中的热潮消退之处,世嘉和任天堂看到了横跨大海、征服新市场的商机。

任天堂的方案是不把家庭电脑(Famicom)当成电子游戏主机销售,而是当成一件玩具——“任天堂娱乐系统(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即 NES),和 Zapper 光枪(Zapper Light Gun)以及 ROB 捆绑销售。后者是一个塑料机器人,能在一些游戏中协助玩家(这个机器人发售后不久便被任天堂抛弃了)。

不过,任天堂真正的神来之笔是“任天堂质量印章(Nintendo Seal of Quality)”。这是这家公司面对充斥市场的质量低下、问题频出、甚至伤风败俗的劣质游戏给出的答案。与它们不同,现在任天堂会保证自己发行的每一款游戏的质量,并且用锁止芯片(Lockout Chip)防止其它公司发布未授权的 NES 游戏。这将重塑主机行业,并让强制开发商与主机公司签订协议成为新的常态。

这些策略,再加上包括《超级马力欧兄弟》(Super Mario Bros)《塞尔达传说》(The Legend of Zelda)《密特罗德》(Metroid)《恶魔城》(Castlevania)《洛克人》(Mega Man)和《最终幻想》(Final Fantasy)在内的一系列游戏让 NES 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游戏主机行业也因此起死回生。

与此同时,计算机行业也面临着一场重大变革。由 Commodore Amiga 和 Atari ST 率领的新一代个人计算机出现了。它们带来了性能、音效和画面方面的重大提升,而其中最杰出的革命性创新还是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这让家用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符合直觉、更加便利,现在就连小孩都能在屏幕上拖动鼠标,点击各种图标和对象了。

尽管 IBM PC 兼容机依然是最受欢迎的平台,却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985 年,英特尔(Intel)发布了 i386 处理器,而康柏很快就把它用在了自己的 DeskPro 386 计算机上,并通过生产比 IBM 自家的机器还要先进的克隆机来抢占市场。

1987 年,IBM 试图通过 PS2(译注:此处所指的是由 IBM 推出的家用计算机 PS/2,而非索尼的 PlayStation 2 游戏主机)系列计算机重回王位。这是一种新型计算机,上面载有全新的操作系统(OS/2)、全新的端口,还有一张足以让它与 Amiga 和 ST 一争高下的全新 VGA 显卡。然而,IBM 试图通过采用专有架构重获对克隆机的控制,这让它毁掉了自己。简而言之,IBM 的新机器和 IBM PC 不兼容。这让它遭到了强烈的抵制,由于能在不依赖 IBM 的情况下成功复制 IBM 计算机的功能,克隆机的统治地位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总得来讲,80 年代后半迸发的一股创新浪潮让整个行业重获新生,并为 90 年代将要发生的创意大爆炸奠定了基础。

趋势:

图形用户界面: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在 Windows 95 问世前,计算机只能使用屏幕漆黑的 DOS 操作系统。但实际上,1973 年出现的施乐奥托(Xerox Alto)就已经有鼠标和图形操作系统了。到 1983 年,Apple Lisa 推广了这一概念,随后各大公司纷纷效仿。Amiga,Atari ST 和麦金塔都有自己的图形操作系统,并且提供对鼠标的支持。与此同时,IBM-PC 也可以使用 OS/2、GEOS、GEM 或 1985 年微软新推出的 Windows 等操作系统。

苹果的 Lisa 计算机在 1983 年就有自己的图形界面了,它还支持鼠标操控、多窗口和下拉式菜单功能。

图形模式:图形是新一代计算机最引人注目的进步之一。从前,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最多只能处理 16 种颜色,现如今, 64 色已经成为标配——而一些特殊显示模式,比如 Amiga 的 HAM,还能让计算机同时渲染高达 4096 种颜色。 IBM PC 兼容机使用的 CGA 显卡只能显示 4 种颜色。1984 年,EGA 显卡把这个数字提高到了 16 种,而在 1987 年,VGA 显卡把它扩展到了 256 色,最终达到了 Amiga、Apple IIGS 和 Atari ST 的水平。

一张使用 Amiga 的 Photon Paint 绘制的图片,图片中同时包含了这台机器能显示的全部 4096 种颜色。

声卡:早期计算机能发出的唯一声音就是几声“哔哔”声(译注:beeps,蜂鸣器音)。独立声卡最初是为专业音乐家开发的工具,后来生产的计算机,比如 Amiga 和 Atari ST 等则开始提供内置音频芯片。IBM-PC 在这方面一直落后,直到 1987 年 AdLib 声卡问世后,声霸卡(Sound Blaster)、Roland MT-32 声音模块等多种声卡相继出现,情况才有所改善。之后,声卡行业一直处于激烈竞争中,直到 90 年代中期,开始被内置音频芯片所取代。

《国王密使 IV》(King’s Quest IV)发售于 1988 年,它是史上第一款支持 IBM PC 声卡的游戏

1985:

Commodore Amiga 系列随着 Amiga 1000 的出现面世了。它是一款简单易懂的家用计算机,拥有先进的 CPU、声音和图像显示。

Atari ST 系列启动。它是 Amiga 的低价替代品,同时也是最早拥有彩色 GUI 的计算机。内置的 MIDI 端口使它成为众多音乐家钟爱的对象。

任天堂娱乐系统登陆美国市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卖出了超过 6000 万份,让游戏主机行业重燃生机。

1986:

世嘉的 Master System 登陆西方市场。它使用的技术优于 NES,但却受到游戏数量不足的困扰。当时,它的销量超过 1000 万台,在欧洲和巴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Apple IIGS 发售。这是苹果面对 Amiga 和 Atari ST 给出的答案,其价格低廉,能够运行 Apple II 的软件,但运行速度缓慢,且有些过时。

《勇者斗恶龙》(Dragon Quest)在日本的家庭电脑(Famicom)平台上发售。这款游戏将《巫术》(Wizardry)与《创世纪》(Ultima)融合起来,并结合了鸟山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卖出了超过 200 万份,定义了 JRPG 这个游戏类型。

1987:

IBM PS2 是 IBM 重获 PC 克隆机市场控制权的一次尝试。它确实带来了一些革新,但因采用封闭式的架构而饱受批评。

1989:

《模拟城市》(SimCity)发售。它卖出了超过一百万份,并扩展了电子游戏的疆域,让它不再局限于战斗和史诗冒险之中。

Game Boy 发售。尽管面临着 Atari Lynx 和 世嘉 Game Gear 等掌机的竞争,其低廉的价格和优秀的游戏阵容还是让它取得了胜利,销量超过 1.18 亿台。

Genesis / Mega Drive 发售。它卖出了 3000 万台,是世嘉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产品,也是超级任天堂(Super Nintendo)永远的对手。



《CRPG 通鉴》在线版阅读:https://crpgbook.files.wordpress.com/2023/03/crpg-book-expanded-edition_3.6b.pdf 
*本文内容系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indienova 立场。未经授权允许,请勿转载。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St.F.K. 

喜欢打电动的英中自由译员,商务事宜请联络saltyfish_king@163.com,务必清晰说明来意。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暂无关于此文章的评论。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