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缺乏反思的真实并不真实

作者:whitedharma
2018-11-07
37 12 14

在这里,我没有否认现实主义题材本身的价值,也同样为此对于开发者表示敬意,但我担心,如果一款制作水平一般,且价值导向功利的游戏因为题材而成为爆款,那么中国游戏的爆款公式又多出一个无聊的套路,恐发展出一种中国特色的叙事游戏。如果以电影相比,《中国式家长》更像是开心麻花,而不是贾樟柯,而且看起来,它丝毫没有做出任何成为贾樟柯的努力。

当然有人会去质疑这个问题本身的无聊:《中国式家长》需要成为贾樟柯吗?如果我们都有娱乐性质的互联网产品的游戏,为什么它愿意做开心麻花又有什么不对?非但不应该受到批评,甚至还可以称之为进步。退一步说,《中国式家长》的价值导向功利原本就不是它的责任,而恰恰是因为它正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如你我所见便是如此。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疑问,那么,我也想要回答,我的批评本来就不指向这款游戏,而是针对于因为这款游戏而引发的现象,并且顺便讨论游戏在这个时代到底应该承载怎样的功能。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不是不知道,以一款游戏根本没有想要达到的目标去做要求,显然是一种强人所难,但当它的舆论影响终于酝酿成为漩涡,甚至被标榜为游戏的正向价值,我再一次为游戏感到无辜:如果我们对于游戏的期待不过如此,那么它永远都无法长成为一颗苍天大树。

我不知道,在看似心理贵族化的今天,中国是否有能力去反思集体性的创伤事件,但《中国式家长》本身能够带来一场狂欢,在我看来,不啻为一种意料之中的不可思议:中国的高考制度因历史而生,其间的种种怪相与数代人经受的困苦折磨有关,而心理疾病又受到世代传递的影响,但凡我们多少了解心理学的常识,或者哪怕阅读坊间流传的流行心理学,都会发现被认为是民族性的特征不少都是心理发展受阻的标志,比如边界不清,非黑即白等。这绝非那种历经成长之后对于父母之心有了理解的普世情境。这是在短短数十年之间经历了战争,文革,改革开放与飞速发展的中国。

“去历史化”(端传媒杨静语)是我看过的对于这款游戏之中的浓缩最为精辟的概括。尽管以世代继承为特点,但是一切历史进程都被消解至无形,这里没有父辈的任何参与,有的只是这个时代的不断轮回,而在这个轮回之中布满的只是普遍的无聊的焦虑。

因为这样一种焦虑刺激,这款游戏在舆论上引发了积极响应,从本质上来说,它和自媒体爆款异曲同工,而我们都知道的是,在那种快速的情绪宣泄之中,反思是最先被挤占出局的动词。这是为什么《中国式家长》在要素堆砌之外没有任何反思,也并不鼓励玩家进行反思:它鼓励的是玩家如何在这个资源有限的社会之中优胜劣汰,迎娶白富美,生下富二代,走上巅峰。

但如果我们要是认为游戏这种形式本身不能包容任何反思的空间,那就大错特错。与之对比,My Child Lebensborn 让玩家成为战后社会敌人孩子的养父母,在介绍中,它就这样告诉你,在这款游戏之中,你需要平衡资源与情感需要,你的决定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与看法,这样你做出的抉择都非常不容易。——当然,从游戏设计的角度来说,近些年我们见了不少道德困境的游戏,这并不新鲜。新鲜的是,《中国式家长》与中国式家长一样,忙于一场游戏的胜负,不觉得孩子的人格发展与看法重要;而在玩了这款游戏之后,大家都觉得这是对的。再做对比,即使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也不一定不能有所反思,高鸣老师的新作甚至不是一款叙事游戏,但它以自嘲与荒诞的形式表达这个时代的疲惫,多么现实,又有多少反思。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选择并不仅仅与开发者的诉求或能力有关,许多自我阉割与政策不明朗有关。当游戏不只是游戏,很多东西都涌现出来,这样的表达是一种勇敢,也会付出一些代价。我不喜欢游戏为了说话而说话,但还是开心看到真正说话的作品,只是还有更多期待。

近期点赞的会员

 分享这篇文章

whitedharma 

真诚地品头论足。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参与此文章的讨论

  1. Sushen 2018-11-07

    不知道你想说游戏不行,还是高考不行,还是应试教育不行。非要从打飞机打蜜蜂中找点什么价值的话,那就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人家就是做一个游戏,有情怀,有感触,有恶搞。开心麻花就是一个喜剧团队,博你一笑,你不笑说明人家制作失败也是观众没站在门里看。

    • 狗头 2018-11-07

      @Sushen:这个题材本来可以做的更好的,现在这个像是把情怀元素强行和一些既存玩法结合,就像超脱力医院,队目前的市场来讲,只要做这个题材就有人买账,更何况有发行加持。Beholder如果按这个套路做出来肯定就很尴尬了。
      有点意思,但是,做得不够

  2. DarkWave Studio 2018-11-07

    作者的五味杂陈深有理解,对于这类现象早就想长篇大论,但是由怕写的太五味杂陈,被人说观点不明确,所以就放弃了,国内现在不缺少对游戏狂热的开发者,但是缺少能正视自身的开发者,作者加油,一起努力!

  3. 无有时代 2018-11-07

    写得很好,我赞同。

  4. 茶多酚 2018-11-07

    用事件来驱动故事,很容易陷入制作者的“理想”之中而远离真实,而寻求真实的冰冷逻辑,也不是活生生的开发者有能力驾驭的。

  5. ROBMOS 2018-11-07

    数值模拟类的游戏与道德,反思放一起总是非常困难的,frostpunk强行拷问玩家的行为显然非常不合适。。可能两者本质上就有着对立面?

  6. 顺子 2018-11-07

    反思是有意义的,不过这其实跟《中国式家长》无关
    如果有人站出来主动承担这样的责任当然值得称赞,但是一个游戏爆款了却没有肩负起某些深层次的表达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人家也没想过自己一下子就火成了这个样子,本来只是弄个小品却变成了爆款谁能想到(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解读)
    至于有人看到这里有机会就想着来投机,问题该在投机者身上,并不是《中国式家长》在有意带动这种风气。
    我相信只有先商业上足够成功,创作者才有闲情逸致和时间精力来挖掘更多深层次的东西
    墨鱼玩游戏的人初登场就已经挑到了足够有话题性的题材,希望他们以后会尝试更有意思的东西,如果没有,似乎也没什么错。
    只是恰好《中国式家长》的题材微微擦到了社会话题的边就要给它扣这份责任有点怪异,那为何不说同期的《太吾绘卷》呢?

  7. 浑身难受 2018-11-07

    有所得,感谢!

  8. 小河 2018-11-07

    还没玩过这个游戏,看了一些介绍。我觉得如何处理“集体记忆”这件事就是很棘手的,以一个大家浸淫其中的文化唤起认同(无论是不是有意为之)都值得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写作业、考试、应付家长、追求女同学……真的是我们所怀念(以及愿意重来)的学生时代吗?我个人总觉得是这些以外的东西……

  9. Exlancer 2018-11-08

    事实上不管这款游戏的开发者怎么想、本意如何,它都已经成为社会讨论的一部分了,不管是人民日报还是端都对其进行了评论——而这点作者从开头就打了预防针,结果讨论还是被拉到“它只是想做好玩的游戏”这一点上了。

    开发者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开发者本身已经是讨论的一部分了。

  10. 亚恒 2018-11-08

    写得真好,文风老练尖锐,我喜欢。
    观点赞同!
    点赞!加油共勉!

    • 亚恒 2018-11-08

      大胆帮作者补充一点。
      作者虽然文中提到了《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但是批评的对象并非游戏本身...而是因这款游戏的出现而表露出来的文化现象...这个可以说并非是解读...是作者原文中提及的...
      结合文中说的“心理贵族化”和评论区的一些声音...真是应了一句五味杂陈...
      就此打住...
      各位加油!共勉!

  11. tnl 2018-11-08

    实际上中国独立游戏圈似乎有种关于国产游戏的特别的政治正确,而这件事情可能与游戏内容本身相独立。评论里的一些声音也多少算是这种现象的表现,在 indienova 已经表现十分礼貌、克制和理性。

  12. Nightingowl 2018-11-29

    从文中隐约能感受到作者的担忧,不过相对于温柔的试探,我更倾向于“恶意地”揣测,文中作者其实也没有完全清晰地把握,指明在这个时代这个中国市场中的国产游戏,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通常都会把事情想得简单,看到《中国式家长》的时候,给人的第一感觉,这是个模拟养成类游戏,但是如果真的开始游戏,玩家很快会发现,这是一个消消乐结合文字冒险的游戏,然后玩过一周目二周目,再一回想,这其实是一本吐槽大全,没有讽刺,没有褒贬。然后就到此为止了,玩家通常不会再玩三周目,甚至经过两个星期之后,就完全忘记这款游戏,连谈论都无甚可谈。

    我觉得这样就好,作为这个消费时代里的一员,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发出振聋发聩的怒吼,我们需要一些快餐甜点,我们享受速成零食,这是“积累”,浓缩成沉默的背景板,等待爆发,或者毁灭。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