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漂流》去月球
这段时间也加入了扫描矿脉的功能,加入了两种工厂,采矿工厂和冶炼厂,其它工厂可以套这两个工厂然后加点数值细分就可以了。
行走还是有bug,莫名其妙的会踏空而行,应该是高度检测和重力那边的问题。
后台数据接通了物品归属星球以及进出星球的数据注册释放,方便以后做后台数据使用。
接下来的计划规划一下本地恒星系统地图和星系,这方面会参照Freelancer的设定,星门是恒星之间跨越的链接,行星之间的链接后面有可能加入快速通道的概念,毕竟宇宙太空旷了,找个理由把各种势力连接起来才能更好的发生冲突不是- -。
同时星系也不会和无人深空一样做的近乎无限,这里仍参照FL,有限的宇宙,有限的资源,无尽的斗争。
下一个目标星辰大海~
朝着深蓝彼方悄然启程——《黑水·清莲》初始场景
《黑水·清莲》初始场景展示。
后面的画风应该就按照这个大方向走,可能会有中到小程度的调整。
场景模式定下来了,接下来的目标是定关卡内容模式了。
正在开发大学生题材的养成类游戏,有感兴趣的人吗?正在寻找可以长期合作写文案又能做杂活的策划以及画师。

游戏相关内容,详见https://tieba.baidu.com/p/6184478398pid=126423775087&cid=0&red_tag=3550268888#126423775087 。大学生题材的养成类游戏。有兴趣参与制作的可以留下联系方式,一起来交流交流。不过有些话还是要提前在这里说,游戏制作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我们这种目前用爱发电的小组,如果你真的感兴趣想要参与制作就请抱着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的想法,再留下联系方式。而不是加了Q之后,一件事没干成,隔着那玩隐身,我没有时间可以消耗在和你联系,整天想着和你打交道却没有任何结果之上。有这些时间我还不如多挤出来写剧本以及完善策划内容、和程序沟通之上。有这样子的想法的人请勿打扰,以免以后影响大家各自的心情。
当然如果以上你都能做的上的话,且对我们游戏制作感兴趣的话可以留下你们的联系方式继续深聊,本人事实上是个很好说话的人,时间要求的也不紧张,早就做好了制作2年甚至3年的这种糟糕的情况,所以在制作途中有遇到什么事只要联系上我说明情况就行,我可以理解你可以先办手头更重要的事情好后再继续制作,这样子没有问题,只要不是一声不哼玩失踪就行。我已经遇到太多这样子离谱的要命的人了,已经没法忍了,再次强调这样子的人不要留下联系方式,我没时间消耗在这种闲杂的事情上边。
以下为目前有效画风风格的截图:
以上是游戏暂定的画风。
有兴趣的话可以加我QQ:308718266,进行深度私聊。欢迎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小伙伴们加入一同制作。
宇宙漂流开发随感
连续开发了几天功能模块,我突然遇到一个让自己也感到困惑的问题,我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游戏,我要怎么手把手教玩家好好当个工具人呢?我要怎么把整个流程平滑的代入呢?
越想越心烦,接下来也不知道怎么走了。。索性进入第一关自己玩了会,随便建了间房子,种上几块玉米后,抬头望着天空,突然发现天上那个被我当做月亮的岩石星球看着很带感,心里一下就激动了,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啊,我要飞上去,我要在上面挖坑,建基地,我要开辟第二,第三,第四基地,管它怎么代入呢,我只要做出我想做的那个游戏就行啦。
(ps,其实我又搭了一下场景,没有第一次有感觉,第一次不小心被我弄崩溃了。。。)
来一张月球上视角,(月球不应该长草的,后面再改~)
天啊!降一个美术给我吧!
拙作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873180/1000_Stages__Adventure/
求降一个美术!可付年薪1元/年!
独立游戏急求 3D美术 !
要求:
- 会绘画和建模(不用很会,能够做到Journey和纪念碑谷的程度就可以了
- 能够交流
- 玩过很多游戏
如果满足上面要求,欢迎您继续玩下看:)
先直奔主题,并非招聘,而是共同创业和学习,我们目前打算开发一款模拟经营和解密探索的双流程游戏,有设计师和程序,就缺美术了
游戏画面要求并不高,模拟经营流程里的风格类似于动物森友会,而解密探索流程里的风格类似于Journey
关于游戏具体的想法、设计、风格这些都有了的,请和我联系交流,我将为你一一讲解,这里就不浪费你的时间阅读了,下面我说下你加入后的具体安排,我觉得既然是一个创业团队,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先介绍下我们,我,负责设计和程序(实际上根据你们的能力,我可能会负责的比较多),我室友,负责程序,音乐和音效考虑的是外包,我和我室友都是科班出身的请不要担心,我和他马上就要大四了,我们并不想急着成为韭菜,所以打算用这个时间来开发游戏,不说我自己,我至少能够保证我室友的学习能力足够优秀,我说这些是希望你能够信任我们。
因为我们只差美术了,只要你加入后,我们将直接开始启程,首先会选择一位队员所在地附近租一间公寓进行开发,是的,我们会在一起学习和工作,互相磨合与明确分工,在此期间,由我来监督和管理流程,同时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也会受到你们的监督(必须得有人干这个,不是吗?),我们将会参加indiePlay,这也是为什么会比较着急。我们将只钻研于游戏开发,游戏的发行将交由其他公司。至于资金问题将会在你加入后一起讨论。
上面这些安排在你加入后都可以商量的,我只是希望你能够了解我们并不是随便兴起决定的,而是在做好了准备后才决定的。
如果你看完上面这些想要加入或者有什么建议,请联系我,如果还没有想法,感谢您的阅读
联系方式:
QQ:1939541609
邮箱:asdwsl@foxmail.com
Steam:https://steamcommunity.com/id/angel-hair
【业内文库】如何走进目标玩家?只需这三步!
作者:Chris Zukowski
编译:Indietavern.com
我翻看了很多Steam上的玩家差评,理由都可以概括为: 游戏体验和预期不同。
巴菲特有一句话: 你可以举办一场摇滚音乐会,这没问题。 你可以表演芭蕾舞,这没关系。 但是不要把摇滚音乐会宣传成芭蕾舞。
在宣传游戏时,你必须明确说明你的游戏是什么/不是什么,因为这可能误导玩家。
这种“上当”的感觉不是任何人的错。因为创作者并不清楚自己的作品在旁人眼里怎么样。 他们只是在创作。 如果你的团队只有1-2人,要有旁观者视角是很困难的。
你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理解玩家视角:
第一步: 了解该类型游戏忠实粉丝
“我以为这是一个有趣的,开放世界,农场模拟器,但实际上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生存游戏。”
我不熟悉这类游戏。 从路人角度,我觉得农场模拟器和生存游戏基本上是一样的。 如果要生存下去,我最好把农场建好,对吗? 两者都是开放世界。 但是对于这个评论者和这个类型的粉丝来说,这两种模式区别很大。
如果你不理解这些差异,就会不小心说错话。 你需要清楚你的游戏究竟是什么类型。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想坦白游戏灵感来源于一些知名游戏,可能会说“我想把<游戏 x> 的设定引入<游戏 y> 的制作机制”或者“很多年没有人做出像<游戏 z>这样的游戏了, 是时候复兴了”
去翻翻那几个目标游戏的论坛和评论,看看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什么。
假设我们正在制作一个大战略游戏,参考游戏是《欧陆风云IV》。
我刚刚浏览了steam,看到粉丝们不断地重复这些:
第一个是AI:
我最喜欢这个游戏的原因是它不像 《文明5》,这个游戏不会欺骗你。 除了AI的海军没有损耗。
如果你没有其他联盟了,AI盟友将会攻击你,所以与AI联盟有风险,AI盟友很快成为敌人。 不要太信任他们。
接下来,我不断看到人们提到的是游戏中交织在一起的真实历史:
你不知道你从这个游戏中学到了多少历史知识,直到你上了大学的历史课,不用读任何东西就能知道教授在说什么。
你会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地回答有关地理和历史的问题。
仅仅浏览几分钟的评论,我就发现了一些粉丝们喜欢这个游戏的重要因素: AI和还原历史。
如果我要发行一款大战略游戏,我会提到游戏在这些方面做的很到位。 我甚至可以搬用粉丝的用语,把它们变成卖点。
使用粉丝的用语是提高你营销能力的最简单的方法。
第二步: 找到目标玩家
一旦你的游戏有了试玩版,就去找这个类型的爱好者。开发者通常是在 PAX 或者 E3进行游戏测试,但问题是展览上的玩家是随机的。
很多开发者也会找其他开发者玩他们的游戏。 这可能有帮助,但也有风险。 我发现游戏开发者都玩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 我们比一般的玩家更加杂食,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会像他们那样打得那么久那么深入。 所以,除非那位那位开发者非常精通这类游戏,否则也不要轻信他们的反馈。
应该找忠实粉丝试玩。让其中一部分人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直接玩,另一些人在试玩前看游戏介绍和截图。
然后问这些问题:
-这让你想起了什么游戏?
-你会如何向朋友描述这个游戏?
-这个游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你玩的游戏和我给你看描述和屏幕截图时你脑子里想的那个一样吗?
比较一下他们的反馈和你心目中的卖点是否一致。
看看这是否符合你的期望。 我曾与一些客户合作,他们认为自己在制作一种类型的游戏,但受众告诉他们,这实际上更类似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游戏类型。
第三步: 测试你获知的信息
在你完成步骤1和步骤2之后,回头写简短描述的3个版本。 在每一个版本中,突出一个受众关注的重点。 对于我们的大战略游戏,可以写一个关于历史方面的描述,另一个关于AI,第三个关于收集资源。
询问人们哪种描述最能准确地描述他们刚刚玩的游戏。
我做过很多次这样的实验,我很惊讶其中有一个总会获得压倒性支持(而我自己感觉写得差别不大)。
最后
重要的是要记住,你不是你的目标客户,你太了解自己的游戏,很难判断游戏吸引人的点在哪。
这听起来非常困难和可怕,对不对?
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 你可以通过仅仅复制(逐字逐句的)你的受众在论坛、讨论和用户评论中的话语来收集意见。
我们只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工作室公众号,欢迎独立开发者抱团取暖~
Powered By HexGameStudio
[愚神论Game]圣灵之光2 : Ori and the Will of the Wisps
安安又是我是愚神
距离我破完这款续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实我原本打并不打算去花时间来写评论,因为已经有太多人吹捧过这部作品了现在写有点马后炮的味道XDDD,就写来做个纪录好了。
Ori 1在视觉上带来的冲击想必刷新了大家当时对于2D游戏的高度,不管是场景细节交互性又或者是色调,都抵达了难以想像的程度,再加上配乐的加成,直接把游戏升华到艺术品的程度,每一个画面截图下来都能拿来当桌布。
游戏性更是没话说,有了猛击这个兼具攻击位移还有功能性的技能,搭配上一些常见的平台跳跃有的冲刺爬墙之后,让在我在操纵主角在游戏场景中穿梭时获得非常好的体验, 关卡的引导还有难度取线也十分合理,所以通关ORI1的整个过程都是十分享受的。
而后5年过去了,大家期盼许久的续作正式推出,也在Steam上斩获极度好评的佳绩,作为一名玩家还是非常开心的,我给这部作品的评价自然是正面的,但还是有几个我认为是缺陷的地方值得拿来谈谈。
游戏刚推出时遇到的文字显示问题、音乐爆音跟Bug我就不特别赘述了
我有注意到有不少的玩家对于Ori1的战斗体验不佳有意见,但我反而认为这是好事,适合打斗的关卡跟平台挑战的关卡设计本来就不同,想要两者兼顾势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擅长使用猛击的玩家,都能很顺利地透过反弹怪物的投射物,或是透过将敌人射向陷阱来击杀,所以主动且完善的战斗系统显得没有那么必要。
到了2代就不一样了,Moon Studio大幅增加了游戏中战斗的比例,更参考了空洞骑士的符文系统,来让玩家得以客制属于自己的战斗方式,还加入不少头目战的内容。
我能够理解开发团队想要让续作成为一款更加完善的银河战士恶魔城类型游戏,但就我个人而言这些改动并不是我期望续作能够给我的。这个概念就好像是让玛莉欧在新的作品里面用武士刀剁死库巴一样,会不会好玩我不知道但这绝对不是我买玛莉欧的原因。 (PS:隔壁棚的音速小子就做了不少类似的蠢事)就算是之前大改版的新战神,也没有背弃游戏的核心,跑去加强其他的内容。
在Ori2里面除了游戏前期跟头目战的环节外,我几乎没有主动跟敌人战斗,更没有特别跑去升级武器或是战斗能力(如果你可以二段跳拉勾所然后猛击就横越整个关卡何必停下来战斗呢?)
在战斗的环节中,由于主角超高的高机动,第一次就玩困难的我,也没有在游戏的战斗环节感受到挑战性,说是困难充其量也只是怪物的血增加还有伤害变高而已,难度本身没有任何改变,而且为了全部不到10次的头目战去搭建这样一个系统真的很没有必要性。另外,游戏中是有符文还有能力可以挑选的,但是可以随时随地切换跟有些组合明显比较强这点,都让这个数量限制还有搭配失去存在价值(弓箭能力全上,即便是困难的Boss也能很快秒杀)。
接下来谈谈头目本身吧,我享受追逐关卡本身远远大于头目战,而且头目的攻击模组相似度非常高,所以除了美术之外的体感差距跟难度上没什么区别性,甚至让人感觉头目越来越简单(因为主角能力越来越多闪避起来更轻松)
战斗的部分就讲到这边,接下来谈谈关卡,虽然游戏有着银河战士恶魔城的属性,但是实际玩起来游戏的行动路径是从但是实际玩起来还是线性的,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概念,再拿到一个能力之后马上就会拿来通过原本不能走的区域,但也就那个区域会需要该能力才能进入,而不是像空洞骑士那样拿到一个新能力之后,地图上往往会有复数的新地区可以探索。除非要全收集,不然几乎没有必要再次回到之前通关的地区,也就鲜少有拿到新能力时那种:啊有了这个刚刚那里就能过了!的激动,有点可惜。
虽然说了那么多我认为的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多出来的Boss跟战斗系统我不喜欢,但是追逐战还有多样的关卡还有特色区域,更别提那重直往上提升的画面水平,早就大大满足我对这部续作的期待,希望未来的Hollow Knight 2也能有同样的水准。
我的分享就到这边感谢有耐心看完的你,未来还会继续在游戏中精进自己,有兴趣的话还请多多支持我的实况还有YT(虽然才刚开始弄)
See Ya~~
Project-S-开发日志-01
大家好,我是一名独立游戏开发者,做过几年商业游戏,从19年初开始做独立游戏的。
最近在做一款偏硬核的回合制策略游戏,已经做了一段时间了。这阵子打算逐步写一些开发日志,分享一下开发游戏的历程(顺便打广告)。
这一篇的主题是这个游戏想做成什么样,下一篇会介绍游戏怎么玩。
一句话简介
回合制策略游戏,结合了卡牌、塔防、基地建设和 Rogue-like 的元素。
设计初衷
1. 策略可视化的牌组构建+Rogue-like游戏
背景1:最近几年牌组构建 + Rogue-like 的游戏还挺多挺好玩的,不过它们大部分的表现方式都是RPG式战斗,策略的可视化程度非常低。
背景2:游戏发展的一大趋势是: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来满足玩家多样性需求。
推论: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做一个表现方式不限于RPG战斗,战斗的策略可视化程度更高的牌组构建 + Rogue-like 的游戏,来满足潜在的玩家需求。
2. 节奏紧凑的基地建设+资源管理游戏
背景1:我特别爱玩基地建设+资源管理的游戏,比如说星际争霸/Factorio/文明等等。
如果以节奏快慢和策略复杂度这个2个维度来划分它们的话,就会发现要要么就节奏很快策略比较简单,要么就耗时很长,处于中间区域的产品比较少。
背景2:中等偏快节奏和策略性的游戏,比如说杀戮尖塔/皇室战争,在最近几年广受欢迎。
推论:做一款中等偏快节奏和策略性的基地建设+资源管理的游戏,我自己应该会玩得很开心吧。
想了解更多信息的同学可以看下面噢~
QQ群:792240990
[游戏简介](https://hongjiangame.xyz/project-s)
[Indienova 链接](https://indienova.com/g/Project-Settler)
[建建的小家](https://hongjiangame.xyz)
顺便打个广告,找小伙伴找发行找投资~
现在项目逐步进入Production的阶段,需要更多的小伙伴来一起完成它,欢迎有兴趣的同学联系我们~
- 有程序(Unity)或者美术技能点,或者任何你觉得有用的技能点
- 希望优先找到一位能够确定和把控美术风格的小伙伴(或者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便开展后续的美术内容制作
- 远程协作,业余时间参与和全职都可以
我们能提供:
- 完全基于工作量和贡献的项目分成(公开透明)
- 找到投资以后可以发工资
- 畅所欲言的团队氛围
谢谢看到这里
太空策略游戏《星之海的阿斯特莉娅》团队招人
大家好!
个人开发的《星之海的阿斯特莉娅》是一部以设计宇宙战舰,进行舰队战斗为核心的太空策略游戏。
关于游戏的介绍见游戏页面:https://indienova.com/g/astelia
或者B站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i4y147Xt/
目前游戏的大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希望组建一个几个人的团队好完成内容的填充与改进,争取年内能在steam以EA形式发售。
游戏用Unity引擎开发,希望招募成员擅长美工、策划、音效配乐、剧本的都可以,其中主要比较缺美工,有一种以上技能的更好。程序大佬也欢迎。
主要希望找几个在北京的小伙伴,最好能够线下合作,效率高一些。有工资,不用用爱发电。
欢迎有兴趣的小伙伴联系我,QQ:1179990540
【远程团队寻找合作伙伴】回合制的卡牌+塔防游戏寻找有经验的美术和程序
大家好,我们做过几年商业游戏,从去年开始做独立游戏。
- 我的个人资料:个人网站
最近做了一款回合制的塔防+Rogue-like卡牌的游戏,有试玩的Demo。
- 游戏详情可以看Indienova页面和项目主页。
- 游戏定位:表现形式更丰富的Rogue-like卡牌(不是RPG战斗,而是塔防),重玩性更高的塔防游戏(有卡牌带来的随机性)
进度:核心玩法和功能已经确定和完成了,正在逐步填充内容和周边功能,美术还没开工。
计划:年内发布 Steam EA.
发行和投资:积极寻找中。
现在项目逐步进入Production的阶段,需要更多的小伙伴来一起完成它,欢迎同学们联系我们~
- 有程序(Unity)或者美术技能点,或者任何你觉得有用的技能点
- 希望优先找到一位能够确定和把控美术风格的小伙伴(或者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便开展后续的美术内容制作
- 远程协作,业余时间参与和全职都可以
我们能提供:
- 完全基于工作量和贡献的项目分成(公开透明)
- 找到投资以后可以发工资
- 畅所欲言的团队氛围
谢谢看到这里!我的联系方式如下:
- 微信:GameDesignerHJ
- QQ:858472931
- 欢迎加入QQ群闲聊:792240990
[ 杂谈 ] 动作游戏的胡思乱想
刚看了一下上一篇日志的时间,哇,一年多了。
闲话不说,进入今天的话题(咱不聊打击感战斗反馈那些,那些很多专业人士都聊过很多次了,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早上在群里看到有人要做动作游戏,有朋友说好像很多人都在做动作游戏。的确,经常在action这个标签里看到很多推荐推送,但是有时候刨除了视听体验以后,好像会觉得有点儿乏味。(用黄渤在石头里那句话说就是:“我不道你啊?反正我跑地是绝对快~ 百米12秒5~” 嗯,是的,有时候12秒5都不到呢,有些trailer还没看完,就会决定不玩这个游戏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琢磨了一阵儿,好像是太多的动作游戏,都是打来打去,要么就拿个刀砍来砍去,把视觉刨除,把它想象成一个个灰盒,总感觉都差不多。后来我记得好像猴年马月看过一篇文章提到过一个词,动词,嗯不是动次打次那个动次,就是动词,小学语文学的那个,咱中学(我岁数大了,现在可能是小学或者幼儿园学的吧)英语课学的那个词,verb。
为什么要提到这个词呢,我们看看这个verb的描述:
a word used to describe an action, state, or occurrence, and forming the main part of the predicate of a sentence, such as hear, become, happen.
用于描述动作,状态或事件的单词,它构成句子谓语的主要部分(例如,听到,变得,发生)。
我们把日历翻回1986年,那时候我4岁,淌着大鼻涕在家门口跟别人玩泥巴,那年,超级马里奥兄弟2在FC上出来了,您脑中对这个游戏肯定有一个动词会冒出来,对喽,「 踩 」和「 顶 」。(这要是抖音上那个北京猴爷玩儿的时候,估计就是,嘿,看着小人儿,一蹦一蹦的,又能蹦又能踩,还能顶,真是盖了帽儿了,我的老baby。)这在34年前,真的是个很盖帽的设计,真的,任天堂真的是不一样。
「 踩 」和「 顶 」这俩动词,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咱来想一下怎么触发这俩动词呢? 一个是在空中向上,一个是在空中向下,嗯,这俩词又依存于「 跳 」这个动词,这就有点儿意思了。
一个行为,在空中的两段物理过程,带来了两种攻击方式,而且只对应一个基础输入方式(我们先不管水平方向的移动)。这里对两种攻击行为还有区分,踩可以直接作用于敌人(当然也设计了不能踩的敌人,而且对于王八这种敌人,踩会将其更改属性变为一个王八壳强力武器,对于会飞的王八,踩可以直接将其变回它的父类,哈哈,这个设计,并不是很常见);而顶,只能间接作用于敌人,撞砖块可以顶飞敌人,而这里大小马里奥的顶又做了区分,一个可以撞碎砖块,一个不能。
这是任天堂老怪物最出名的设计哲学,一个好设计同时解决多个问题,一个不恁么好的设计只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带来很多问题。
同时我又想起了白金工作室的那个关于动作游戏的讲座,里面所谈到的深度,我想在这个「 顶 」的动词上用到了,当然也没多深啊,只是想到了这里,有很多游戏内容做的很多很广,但是没有关联的深度,哈哈,当然我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纯属看客行为。
整个FC马里奥2游戏的玩法(当咱没吃到花儿啊、星星啊什么的情况下),「 跳 」-> 「 踩 」or「 顶 」这3个词基本上就穿起了咱的大部分游戏体验,当然了,我忽略了「 跑 和 走 」,不过一个游戏暂时还是不说那么多了,有很多人研究马里奥的种种种种,咱在这儿只是蜻蜓点水。
接着出场的是,我想想,蹦出来一个游戏,也是FC上的,俩小动物,您肯定也玩过,哦对了,这是建立在您可能和我相近年岁的情况下。
揍是他俩,动词是啥呢,「 举 」 和 「 扔 」,您是不是对这游戏的印象特别深刻,这俩动词不止可以作用于箱子啊、大苹果这种物件,还可以举起你身边的老baby,给他也扔出去。好吧,我后面不说那个老baby的词了,很low,但是大雅大俗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搏君一乐,要是齁嗓子您就喝口茶喝口水什么的缓一下,咱们继续往下扯,不对,应该说是拉。 拉片子的拉,也是拉屎的拉,但是性质不一样,您看,同样是一个动词,在这里涵义就不一样了,啊哈哈,汉语是多么的伟大又有内涵啊。
「 举 」 和 「 扔 」呢,也同样是由一个按键输入带来的两种行为,配合方向键输入,又可以藏在箱子里躲避敌人的攻击,我不知道小岛秀夫是不是这个游戏的粉丝,反正第一次看到SNAKE藏在纸箱子里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个游戏。这俩动词给我和我发小在我们童年时期带来了非常欢乐的体验,跟双截龙那种垫炮飞脚(我们的东北俗语,垫炮就是用膝盖顶别人裆部)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当然垫炮飞脚也很爽,这里没有优劣之分。
现在我想请出第三位老哥了,他还是她还是它? 我也不知道,反正圆乎乎粉了吧唧一大坨。不是超级肉肉哥,肉哥是方的,粑粑色的。
卡比老哥来了,这位老哥能「 吸 」能 「 吐 」
「 吸 」- 作为主要基础攻击方式,同时配合方向键输入还可以变身获取敌人能力,WOW,可怕的设计,太TM多样化了,简直就是流氓。
「 吐 」- 作为 吸 之后的释放动作,吸入敌人吐出星星,就像子弹投射物。
吸和吐这俩个词,也同样为一个按键输入的2个物理过程,想到这里,我就有点儿不奇怪了,优秀的游戏设计哲学仿佛都是共通的。
延伸一下,咱来回想一下卡比老哥的 「 跳 」是样的呢? 跳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是继续按跳跃键,哎好像不一样了,老哥「 吸 」了口气,把自己涨成了河豚那样的玩意,可以漂浮了。嘿,真是比二段跳有趣味性,体验也不一样。
下面,有位马里奥的同事也要登场了,一个贪婪的胖子,各位爷一定知道他是谁。
瓦里奥大爷,他带来的动词是,我不太好说这是啥词, 肘击? 咱就用 「 撞 」,很符合他的性格,残暴。
这里有个「 抓 」 和 「 扔 」(注:也是一个按键输入),抓是在撞的后面才能发生?这里我有些记不清了,如果有误,还请指出。我印象中好像是撞一下变晕再抓,大学时候玩的,有些久远了。
扔除了可以砸敌人,这个动词还带来的机制延伸,抓起敌人来完成一些简单的谜题机关。这里咱们想一想,是不是和战神4那把会飞的斧子有些共通的地方,一个攻击方式,同时还可以用来完成解谜。当然这里我个人还是觉得瓦里奥这种利用敌人当工具的设计会更有趣,我放飞了一下,如果我抓起来一只蝙蝠,把它扔过一个火堆,那么是不是有个会飞的燃烧弹出来了,当然了,脑洞不考虑成本的,放飞自我嘛。
下面是个蓝色的刺猬,伟大的世嘉(我个人最爱的公司,最遗憾的公司,最怀念的公司,马勒戈壁的就那么没落了,如果世嘉现在还有硬件,那一定是独立开发者最喜欢的平台,对不起,我怨念了,但是您也别见怪,咱标题都说了是月经贴,寂寞的开发者情绪难免会有波动。)
作为马里奥的死对头,这个速度感爆棚的家伙当年也是吸粉无数,而且比起穿着背带裤的大叔,也时尚很多,但是……除了high,其实游戏的玩点儿并没太多深度,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人形四驱车,而跑道又那么的让人想吐槽。
SONIC加速后可以变成球,动词基本就是「 撞 」了,配合方向键可以在原地加速再「 弹射 」出去,小时候很喜欢sonic的设定,但是其实玩起来,眼睛很累,关卡设计和美学,有时候都和那种高速感的核心体验相矛盾。但是呢,这个还是得拿出来说说,因为老任的银河战士中的萨姆斯也可以变成球(这个设计虽然很赞,但是跟今儿个的主题没那么契合,就不多谈了。总之呢,改变自身形态,导致可用动词的空间变化了,也是种很不错的设计理念。有没有人抄变球呢?有,河马工作室的OK KO let's be heroes,但只是外表。
咱们继续往后捋,有个特别有钱的老伙计觉得他一定要出场,因为他真的是特别有钱,据说好像比钢铁侠托尼斯塔克还要有钱,咱们在资本面前虽然要保持自我不卑不亢,有时候钱给多少,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咱们觉得他是否有出场的价值。当然,他非常有出来的价值。他就是唐老鸭的舅舅,史高治先生。
年轻的后浪们会说,这不就是铲子骑士么,嗯,的确,铲子骑士传承了史高治,把他发扬光大了,当然他们传承了很多东西,不止一个史高治,我和一个比我年轻的哥们儿聊天,他叫bee,他说这不是抄,叫传承。我觉得这个词不是谁都能用的,但是铲子骑士,真的可以配的上。
这款游戏,我小时候特别痴迷,但是后面我还是没通关。
这里就和前面不太一样了,前面的动词都是直接由角色本人来发起并完成的,这个游戏好玩的地方除了世界观带来的冒险吸引力,整个游戏过程的体验都要靠史高治的手杖来发挥作用了。
但是这个动词我咋描述呢, 东北话会常用到这个词儿叫杵,但是我在南方生活的这些年没听到有人用过,好像更多会作为名词。反正您理解这意思就成。
「 杵 」跳跃后在空中按住攻击键,可以完成杵敌人脑袋攻击,也可以杵在敌人脑袋上将敌人当跳板到达更高的区域平台上。
「 挥 」战力时候方向加攻击键 ,可以将物件以一定的角度击打出去,对,就像打高尔夫球。有一些特殊的机关需要用这个动词来完成解谜。
这俩个动词,在后面的探险过程中,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用来完成区域的探索,整个游戏体验与一些传统动作游戏不同,更多的是鼓励玩家探索,而战斗只是用来点缀补充。
手杖还有一个功能:
「 勾 」- 作用于场景中的特殊道具,同样也有攻击和解谜(比如轰开一些墙壁来解锁区域)多种用途。
下面这位老爷爷来自于吸血鬼年代,嗯,对,大家都知道他,他穿着皮衣,拿着大鞭子,听起来都那么的哥特。
选择一个不同的武器,不同动词带来的体验就会获得完全不同的体验,如果这位老爷拿的是把大砍刀,您觉着他能留存于世这么久么?
鞭子的高硬直、大hitbox让游戏的体验和忍龙、龙牙、赤影战士这种完全不一样,当然早期恶魔城的操作也很滞,空中不能移动这种逆天的设定也多少区分了那种体验,但单纯从动词来说,「 抽打 」是不是SM了很多。虽然后期在IGA接手后,恶魔城系列转向了更浓的ARPG方向,但是鞭子始终保留在整个系列中,这就像战神系列奎爷的链刃和战争机器中马库斯的电锯枪一样,是一款游戏中很重要的魂。
这里还要补一句话,在我们开发的脑洞期,有时候会被主角的内心独白 [ 我要选择什么武器? ] 这种状况困住,或许 [ 选择什么来当我的武器 ?] 、[ 我就是武器 ]、[ 什么都可以是武器 ] 、[ 改变了我自己,我就改变了我的武器 ]等等这样假定自己是游戏中主角的自我问答,能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可能会为游戏开发的初期设定一个不一样体验的地基,当然,我这也是我自己的内心独白,只是希望提供一种思路。
对于卡比来说,就是最后者,对于HALF LIFE 2来说,那把磁力枪,就把整个世界的各种物品当成了武器(的子弹)。好像有点写累了,该散场了。
早上在阳台抽烟,看到群友的一句话,促使我写下了这么多字,其实动作游戏很多很多,如果您去回想或者带着这个思路去重新回顾他们,可能会重新看到更多古老游戏身上的闪光点。在几十年前的那些开发者设计师们作曲家们,尤其是在那个机能种种受限的情况下,把他们的设计哲学都藏在了他们的作品中。那些古老的记忆,如果各位爷擦擦上面覆盖的尘土,露出的都是光芒万丈的宝藏。我无比的怀念那个年代,(哎我说,你咋又开始抒情了呢,要唱歌还是咋的……) 我还是打住吧。
这里只希望我以后可以玩到更有趣味性更多类型更多题材更多脑洞的动作游戏,而不只是 拳「 打 」脚 「 踢 」,「 劈 」来「 砍 」去,不只是去追求美学追求技术,当年那些促使我们一路走来成为开发者的,并不是这些虚无的东西,而是藏在那些虚华外表下的设计内核,那些才是我们追逐的本源。
我觉得不该这么结尾,有点沉重。
咱们引用修改几句散场诗,顺便儿致敬一下相声。
蜜饯黄莲终需苦,
强摘瓜果不能甜,
美景儿时观不透,
画中道尽何为仙。
-H
2020/05/27